瞳孔变心形,是浪漫还是病?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事实上,瞳孔是眼睛接受外界视觉信息的唯一通道,因此,更严格来说瞳孔才是心灵的窗户。

如果恋爱中的男女这扇窗变成心形,那不就是满满的爱的能量表达吗?这也就难怪日前媒体报道武汉某女士在其男友的瞳孔变心形后直呼浪漫,并满世界去晒自己的这份幸福。

然而,朋友圈的医生却大煞风景地指出:这是病,得治。

结果,经医院眼科专家检查确诊该男患上了葡萄膜炎。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需要从眼睛的解剖结构说起。

我们的眼睛

眼睛,我们通常也称为眼球,位于头面上部的眼窝内,仅在睁眼时球体前面约1/6才透过眼裂暴露在外。我们通常说的眼睛其实往往是指可以外露的部分,也因此,我们才根据不同人眼裂的大小定义人“水灵灵的大眼睛”,或“更聚光的小眼睛”。

外露的眼睛,周边呈白色部分我们常称为白眼球或眼白,医学上是眼球壁的最外层的巩膜,巩膜前面还覆盖一层透明的眼结膜。通常说的红眼病就是眼结膜发炎。中间呈黑色部分我们称之为黑眼球,医学上是有色素沉着的虹膜和其中间的瞳孔组成。虹膜是眼球壁的中间层,其表面覆盖同样透明的眼角膜。眼角膜与白眼球巩膜同属眼球壁的外层,只是因为构成的胶原蛋白排列奇特而几乎完全透光而被我们视而不见,看到的是深色的虹膜和瞳孔。瞳孔是眼虹膜中间的一个空洞,因为眼球内部本身是一个暗室,看上去呈深邃的黑色。

眼球超过5/6的部分深藏于眼窝之中。眼睛主要的功能组织位于眼球壁,球体内容纳允许光透过的介质,主要是前部的眼房(内含房水)和后面大部分的玻璃体。

眼球壁最外层是由坚韧和致密的结蹄组织构成的巩膜,起到结构支持和保护作用。前面外露的少部分是透光的眼角膜和构成眼白的巩膜。

内层是眼睛主要的功能组织,具有感光效应的视网膜。我们的眼睛非常类似于一架摄像机,光线从前面经过透光的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聚焦最终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类似于感光胶片。所不同的是,视网膜感受到的视觉信息不储存在视网膜内,而是转化成编码电信号,经视神经传入脑内形成视觉感觉。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中间层,具有丰富血液循环和色素细胞的着色层,通常这个色素层颜色看上去近于紫葡萄,因此欧洲人将其命名为葡萄膜。丰富的血液循环为眼球的大部提供营养,深色可以保证眼球内部呈暗室状态,从而只允许从瞳孔进入的有效视觉光线曝光。前面新闻中瞳孔变心形男子所患正是眼睛的这一部分发炎的疾病。

葡萄膜由后向前由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脉络膜占据葡萄膜后面大部分,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具有全身最粗大、血液循环最丰富的毛细血管丛,为视网膜外层提供营养。

睫状体前面的睫状冠和中间扁平部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分别分泌产生房水和构成玻璃体主要成分的酸性粘多糖,通过房水和玻璃体为眼球无血液循环部分提供结构支持和营养保障。后部的睫状肌在副交感神经系统支配下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

虹膜是葡萄膜最前端的小部分,呈圆盘状,其前表面纤维层折叠成许多脊和隐窝,构成每个个体所独有的虹膜“指纹”,是我们所用的虹膜扫描身份识别技术的科学基础。虹膜的颜色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眼睛的颜色,主要由虹膜所含色素量决定,是由基因编码的。人类仅有两种色素细胞分别分泌黑色素(深棕色)和脂褐素(黄褐色),两种色素不同含量配比形成虹膜的颜色。一般肤色浅的人虹膜颜色也浅,这就是为什么白种人往往是“蓝或灰眼珠”,而我们黄种人是黑眼球的原因。

虹膜深色色素主要功能在于可以完全吸收透过眼裂射入的光线,从而保证只有通过瞳孔的有效光信息进入眼球内;同时保证眼球形成有效的暗室效应。另外,还可以吸收阻挡可见光之外的电磁辐射,比如紫外线和其他背景电离辐射,为眼内组织提供保护。

虹膜的平滑肌分为两个部分,紧密排列成环状部分称为瞳孔括约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径向排列者形成瞳孔扩张肌,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因此,人在安静时瞳孔小,在受到应激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扩大,可以允许接受更强烈视觉信号,以便于更高效的逃跑或战斗。

人类的瞳孔是圆形的

圆盘状虹膜中央的空洞就是瞳孔,正常人的瞳孔是圆形的

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睛的唯一通道,虹膜类似于照相机的光圈,在内部平滑肌作用下可以发生显著的大小改变,主要是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照强度。在黑暗环境中瞳孔扩大,以适应于黑暗中的更好的行为;在强光环境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照同时避免可能的辐射损害。

在某些状况、药物或毒物作用,和疾病时,瞳孔可以出现大小和性状的改变。

瞳孔大小的改变

如上所述人在述应激状态下瞳孔扩大。

有机磷中毒可以导致显著缩小,常呈为“针尖样瞳孔”,而在阿托品作用下又可以显著扩张。

在脑损伤时也可以影响瞳孔的大小,一般脑损伤是非对称性,因而两侧瞳孔大小出现不一,是判断脑损伤的重要体征之一。

当脑功能出现严重弥漫性损害,或者脑死亡时,通常出现双侧瞳孔完全扩张,并对光反射消失,是临床死亡判断的重要指标。

不规则瞳孔:瞳孔性状的改变

在某些疾病条件下,出现虹膜结构破坏,虹膜内平滑肌结构或运动功能损害,或神经系统疾病比如脑部疾病累及支配虹膜平滑肌运动的神经,均可以导致瞳孔出现性状的改变,医学上称为不规则瞳孔。

不规则瞳孔远较瞳孔大小变化少见,主要见于以下这些疾病:

相对常见的原因包括:

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后粘连

虹膜局部缺损

虹膜外伤

虹膜括约肌撕裂

多发性硬化症

颅底肿瘤

其他不常见的原因:

先前进行过白内障手术

梅毒

遗传变异

脑损伤

虹膜睫状体炎

文前新闻中心形瞳孔武汉男子最终被诊断为葡萄膜炎,其实更严格来说应该是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也称前葡萄膜炎),即便是全葡萄膜炎,也仅有前两者才可以引起瞳孔的不规则改变。

葡萄膜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以是感染、免疫系统改变或损伤后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但是,大约有40%的葡萄膜炎是全身系统系疾病引起,就是通常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往往容易反复发作。

临床上,前葡萄膜炎可见角膜和晶状体(前房)之间的房水混浊和细胞。虹膜暗红、肿胀,出现缩小的、不规则的,对光反应降低的瞳孔是一个特征性改变。流泪、疼痛和压痛常见,反复发作还会造成视力下降。

后葡萄膜炎可见眼内部玻璃体浑浊、视网膜出现不规则色斑。疼痛和视力下降在后葡萄膜炎常见。

很多非眼科专业医生往往对这种疾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而这种疾病又往往会造成视力损害,因此应该予以重视,及时寻求良好的治疗。

并非所有动物的瞳孔都是圆形的,裂隙形瞳孔表达什么?

人类正常的瞳孔是圆形的,并不意味着所有生物的瞳孔都必须是圆形的。动物界的瞳孔完全不守圆形规则而呈现各种奇形怪状。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不可动摇的确定性原因就是适应性。生物的多样性,为了适应各自差异巨大的生存环境,各种动物进化出各自最优化的瞳孔形状。

其中,与人类一样,环境光照度的适应是首位原因。研究发现,圆形瞳孔对于光照度改变的适应性是有限度的,最大仅可达15倍;而像猫和壁虎的垂直裂缝形瞳孔面积最大改变可达135~300倍。

但是,仅有这个理由还不足以解释动物瞳孔的多样性,虽然也有学者曾经提出过很多理论,但是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2015年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有趣的研究认为,不同动物瞳孔的形状与物种所处生物链的生态位置相关。

主要在白天活动的草食动物,通常也是肉食动物的猎杀目标,通常具有水平裂隙状瞳孔,而且无论头部怎么转动,水平瞳孔总与地面保持平行。这种瞳孔的最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加大视野横向的景深,以便于及时发现更广阔范围内可能存在的被猎食危险。

而通常在夜间、猎食其他动物的凶猛的肉食动物往往具有垂直的裂隙状瞳孔,这种瞳孔的最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加大视野纵向的景深,通俗说就是更聚光,更容易紧盯目标尤其是高速运动中的目标,并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距离判断,以最大限度的有利于猎杀捕食。

原来,人类的心形瞳孔并非是“为了爱情”;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横向瞳孔是“为了温顺”,而竖向瞳孔是“为了凶猛”。

孟子曰:存乎兽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横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竖焉。

——善哉,斯言,孟子不余欺也!

 参考:

男子瞳孔变心形女友直呼浪漫 医生:是病

https://news.21cn.com/social/shixiang/a/2016/0315/17/30768206.shtml

WhyAnimal Eyes Take On So Many Shapes

https://www.iflscience.com/plants-and-animals/why-animal-eyes-take-so-many-shapes

Why do animal eyeshave pupils of different shapes?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1/7/e1500391.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