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标题为《闻伴侣的“臭衣服” 就可减压,你信吗?》的文章被热传。甚至,还被人被演绎成一种治疗,称:“感觉压力很大?试试闻一闻男朋友的衬衣吧”。
这是不是真的?可不可信呢?
研究称闻自家男人衬衫的气味可以缓解压力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2018年1月4日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项小型研究报告。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达的这项研究显示,女性在闻到男性情侣穿过衬衫的气味后会感到平静,唾液中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也较低。相反,女性如果闻到陌生男人穿过的衬衫的气味则会感到紧张,唾液皮质醇水平升高。
研究共招募了96对异性伴侣。
研究中,每位男性被分配给一件干净的、没有穿过的新T恤,并穿着24小时。期间,这些男性被要求不能使用除臭剂和香水类产品,还要避免吸烟和吃某些可能影响气味的食物。然后将T恤衫冷冻以保存其气味。
96名女性被随机分配到带有男性情侣、陌生男性和中性气味的一件T恤。每位女性在闻过衬衫味道后,接受一个被称为特里尔社会压力测试的测试,具体包括模拟面试和心理数学任务,还需要回答了一些有关压力水平的问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连续检测每位女性报告感知到的压力(5次)和唾液皮质醇水平(压力测试期间5次,测试之前和之后各1次,共测量7次)。
担任“闻味”任务的之所以是女性而非男性,并非由于性别歧视,而是性别嗅觉灵敏性歧视——“歧视”男性的嗅觉不如女性灵敏。
结果发现,在接受压力测试之前和之后,闻到自家男人衬衫的女性都觉得压力较小,唾液皮质醇水平较低。那些闻到并正确识别出自家男人衬衫气味的女性感觉到的压力水平和唾液皮质醇水平最低。
而闻到陌生男人穿过的衬衫气味的女性报告了最高的压力水平,检测到最高的唾液皮质醇水平。
研究结果似乎表明,女性闻到自己男人的“味道”,可以获得安慰,有助于缓解压力水平。
这是怎么回事呢?
信息素理论
信息素理论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我们知道,在很多动物,从变形虫到鱼类再到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哺乳动物,都会都使用一些可挥发性化学物质作为信号进行信息交流,包括求偶示爱,宣誓领地主权或者标榜自己的年轻力壮和侵略性,以及觅食等。这种信号物质被统称为信息素(Pheromones,也被音译为费洛蒙)。
在许多动物,信息素在社会信息传递,尤其是性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相关行为也司空见惯。
最著名的,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是麝香,就是雌雄鹿之间性信息传递的信息物质。
人类存在信息素渠道吗?
嗅觉是人类主要感官之一,通过这种感官系统,人类可以获取外界很多物质的信息。
在非学术层面,民间一直有通过闻味进行信息交流的说法。
比如,人们常说的“闻香识女人”。
再比如,像一首非常流行的通俗歌曲中唱的那样:“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身上的味道。”
但是,从严谨的学术层面讲,人类嗅觉是不是可以接受人类其他个体产生的化学物质,从而进行信息交流呢?也就是说,人类还具有信息素信号传递渠道吗?
一直存在巨大争议。
有人认为,既然与人类血缘关系很近的灵长类动物保留信息素功能,人类也应该保留还功能渠道。
在动物,信息素释放可以通过皮肤、尿液、粪便,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呼吸。
目前的研究中,人类可能的信息素物质主要是由皮肤大汗腺,在青春期之后分泌产生。具体部位在腋窝、乳头周围乳晕区、外阴部和肛周、嘴唇和口周、眼睑、以及外耳道。
具体的化学物质,是由上述部位皮肤大汗腺分泌的游离脂肪酸经过细菌发酵产生的一些小分子酸类物质,以及可见于汗液中的雄二烯酮、雌四烯醇等性激素。
虽然,有的学者尝试使用信息素理论来解释在人类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比如,女性同伴在一起时间久了,月经周期会趋于同步。
这一想法最初来自于起源于自然杂志197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住在一栋宿舍的135美国大学生,日常亲密接触尤其是住在一起的闺蜜,月经周期趋于同步。
此后,其他人在另外一些女性群体,和动物也观察到类似现象。
有的学者甚至提出进化学假说,认为进化过程中,同部族的女性月经周期趋于同步是为了尽量减少由部族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性垄断所有女性生育的风险,从而使得部族中其他相对弱势的男性获得基因播散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遗传多样性。
但是,不仅这种假说缺乏证据支持,甚至,同居住的女性是不是真的存在月经同步也不确定。
同样的,迄今,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人类某种具体化学物质与某种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就是说,人类是不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号仍是不确定的。
闻情侣的气味真的可以作为缓解压力的方法?
回到主题,虽然这项小型初步研究显示,女性在闻到情侣衬衫后会感觉到放松,应激激素也相应较低;相反,闻到陌生男人味道的女性感到紧张,应激激素也随之升高。
这是不是就可以说明男性分泌的信息素在其作用呢?
未必。
因为,试验中女性闻到的也可能仅仅是自己熟悉的气味,这样也可以解释观察到的安慰作用。而且,试验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因此,对于这类小型、初步观察性研究,我们可以仅仅作为一种“新奇”的知识点加以了解足以,当不得真。
更不能视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