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光是能做到三餐吃好,就是种孝顺。
随着人类的进化,饮食也产生变化。我们开始从求温饱,转变为追求美味享受。但若探究饮食核心,会发现最好吃的,就是吃不腻的东西。
不爱下厨的现代人
现代社会不少人觉得每天要构思煮什么很辛苦,更听过各种不下厨的理由——因为工作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后早已无心做饭;以外务为重,总是将真正重要的私事延后处理,最终忽略不理;决心婚后要好好洗手作羹汤,却因为兼顾工作与家庭,使做饭成为一种负担;小孩长大后离家,就失去煮饭的动力了——如今,不下厨或是无法下厨的理由,比比皆是。
但是,无论不下厨的理由为何,每天外食会使钱包大伤或营养失衡。即使服用营养补充品调养身体,也不是个长久之计,日后总会出现后遗症。
靠外食随便来填饱肚子的年轻人。
我们明明是在为人类量身打造的社会中努力生存,却总是感到压力十足、事事不顺,内心也难以平静。造成这种状态的理由其实多不胜数,即便试图说服自己“所有人都在这种状态下努力,生活就是这么一回事”,仍无法一扫心中的郁闷。所以,许多人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毫无自信,对未来感到不安。就算不用急着去解决这分不安,内心却感到空虚不定,怎么做都不满意。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虽然光凭个人力量无法做出太大的改变,至少我们能以“一汤一菜”来守护自己。顺利的话,这个提案或许能成为支持家庭、健康、美好生活、充实心灵或完成理想工作的重要力量。
饮食是一切的起始
饮食是一切的起始。人类因食得以生存,因用膳而与自然、社会及他人有所连结;生存与膳食息息相关,无法分开看待。
父母听到在外地生活的孩子有好好吃饭、好好注意三餐饮食的话,一定会感到安心许多;孩子光是能做到这点就是种孝顺。另外,若孩子知道年迈的双亲每天都会开伙,还保持过去爱干净的习惯,时常打扫厨房的话,也会感到放心,这甚至能成为他们在外生活的动力。
所谓生活,最重要的是打造出一种节奏——每天回到心之所憩,回到真正舒适的空间中。维持这种生活节奏的重要支柱,就是饮食;每日每时每刻,我们必定会回归到这个由自己掌控的领域。
一汤一菜 简单又朴实
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一汤一菜。一汤一菜,意指以饭为主,佐以热汤与配菜的饮食型态。最基本的组合就是饭、味噌汤及酱菜。
一汤一菜最基本的组合就是饭、味噌汤及酱菜。
饭,是东方人的主食;汤,是溶入日本传统发酵食品味噌的味噌汤,汤里可加入许多常见的蔬菜、豆皮或豆腐等食材;最后是酱菜。酱菜是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期限,以盐腌渍后使其发酵变得更美味的食品,也是一般家庭常见的常备菜。
一汤一菜,并非单纯为日式料理的建议菜单;它是一种系统,一种思想,一种美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简单的食物,却百吃不厌
如果只是一汤一菜的话,不论多忙都能自己开伙备餐。因为只需煮饭,然后煮一锅配料丰富的味噌汤就好。当然,必须得自己动手烹调。下厨这件事不分性别,因为单是下厨这个行为就别具意义。
能令人精神饱满又健康的传统料理组合,就是一汤一菜。从现在起请下定决心,每日三餐都忠于一汤一菜的原则,且不需犹豫,因为这个决心与菜单内容完全无关。再说,有不到五分钟就能煮好的汤,所以也不需十足的心理准备即可进行。我们只是将饮食化作日常生活中,一种重复进行的行为而已,跟刷牙、洗澡、洗衣服及打扫房间一样。
“每餐只要一汤一菜就够了吗?”或许会有许多人为此感到怀疑,但确实如此。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吃过来的。
饭跟味噌汤的厉害之处,在于即便每天吃也不厌倦。
何谓每天吃也不会腻的食物呢?就算是再美味的菜肴,每天照三餐吃也会让人退避三舍。可是,即使每天吃饭配味噌汤及酱菜,都不会令人反感生腻。究竟这些食物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呢?
酿造的味噌是由微生物调味,跟人工合成的味噌相比,味道有如天壤之别。
一入口就能让人觉得美味的,绝大部分都是加工食品。这些调味过的食品,会让人在食用后立刻想尝尝别种口味的食物。
另一方面,百吃不厌的饭、味噌汤及酱菜的味道,都不是人为刻意调配出来的。只要先洗米,再调好水量,就能煮出香喷喷的饭;自古以来酿造的味噌是由微生物调味,跟人工合成的味噌相比,味道有如天壤之别,无法透过科技复制重现;而用来酿造味噌或腌渍酱菜的瓮,存在着和多种微生物彼此共存的生态系,形成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观大自然。因此,味噌跟酱菜等自然产物,能与人类所处的大自然,或是在大自然里生存的人类自然连结。
整个过程都让人感到舒适无负担。也因这份舒适,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