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 )传播莱姆病的致病菌,导致人类和多种动物的多系统疾病。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底部为一只活的硬蜱。
近日,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UMD)的Utpal Pal教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莱姆病的致病菌——博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中发现攻破人类免疫系统的一种蛋白,从而为这种细菌为何能攻破第一道免疫防线且在体内长期存在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
莱姆病是一种慢性流行性疾病,通过肩突硬蜱传播它的病原体——博氏疏螺旋体。当身体首次检测到“非己”的细菌时,会发出第一次非特异性攻击波来对抗细菌。如果细菌未被消灭,一段时间后会发出第二次攻击。Pal说:“莱姆病实际上是由免疫系统引起的。致病菌在第一次与免疫反应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免疫系统为消灭细菌而过度反应,导致所有关节和细菌扩散到的区域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虽然最终细菌被杀死,但炎症仍存在,导致了许多症状。因此在第一次免疫反应中杀死细菌非常重要。”
该实验分离出了博氏疏螺旋体产生的一种蛋白,这种蛋白使人第一道免疫防线中的一种免疫反应失效。这解释了这种细菌为何能攻破第一道免疫防线而在体内长期存在。意外的是,即使在没有这种蛋白且免疫系统很完善的情况下,几周后细菌也会在体内重新出现。这意味着它还有第二道防线,就像我们的免疫系统一样。对这个现象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到产生慢性莱姆病症状的原因。
这一发现有利于进一步治疗和控制莱姆病。
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编译:伊幻 责编:李雪
来源:https://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