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的文物与其他证据,可以大致推断出,勃良安剑在19世纪初(或更早)的印尼群岛的万隆很流行。但当这些岛上终于有摄影师登陆时,这种剑已经过时了,所以也没有留下任何与此剑有关的照片。
现在发现的一张仅存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大约1880年的万隆总督的武器收藏里的勃良安剑。这是一种州长或统治者的地位象征。可以看到陈列里有一些长矛,马来剑(Keris),非洲武器,欧洲/印度剑,南婆罗洲的帕罗砍刀(beladah belabang),以及七把勃良安剑。
虽然没有照片作为佐证,但那时候的人用画像证明了勃良安剑的存在。
位于鹿特丹的荷兰博物馆有一把勃良安剑,据介绍主要用于狩鹿,从而娱乐酋长、贵族等。
下面这把勃良安剑总长47厘米,在刀刃一侧标有“1824 Tjiandjoer”,则暂陈列在新加坡的亚洲文化博物馆里。拥有者是东印度群岛从1816到1826期间的总督。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把极其相似的被收藏在荷兰,但剑上标的是“C.L. Blume”。
勃良安的种类:
从剑柄看:
第一种:最常见的是刀柄截面四边形式,向下弯曲且顶平大。整段的某些部分,或多或少都有明显的凹形。材料一般是木头或角,有时也在表面覆银。
第二种:这种柄部更圆,比“I型”柄更纤细一些,材料也是木头或角。
第三种:这种柄尾是尖型的,一般使用木头,组合木材或角,有时完全覆盖着非常漂亮的银饰。
第四种:除前三种的其他类型。
从剑刃看:
从弯直就能简单区分,或有无凹槽,有的很朴素,但有的却有纹饰。
从剑鞘看:
鞘由两块木板组成,在鞘尖和鞘口上加宽,并被藤条缠绕。鞘口和末段由木头、角、骨或银制作,然后用一块凸起的板作鞘口,这样的连接可以避免了使用木钉进行固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顾之,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