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某人“浑身铜臭味”,鄙视他掉在钱眼里了。可铜真的有味道吗?铜臭味究竟是什么味道呢?它又从何而来?难道铜真的有臭味吗?
说文解字道“铜臭(xiu)”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固然看到了买官卖官的不耻之径,群众的义愤填膺。可是,故事并没有说,铜钱真的是臭(chou)的呀。
铜臭确实臭
铜臭确实是一种臭味。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而铜被用作货币流通之后,更是遍布人类生活,虽然它没有钠镁那么活泼(还记得中学化学实验课上,拿一小片纳颗粒投入水中,就四处乱串,放热反应吗?),但是它也架不住人们的这番厚爱啊!铜本身并没有气味,但它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被称为“碱式碳酸铜”的物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铜绿,就有了不好闻的气味。铜绿是浅绿色细小颗粒或无定形的粉末,是铜锈的主要的成分。这种粉末味苦,气味也不好闻,是谓铜臭也。
一双脏手
不过有人要说了:“我的钱才不臭呢,我的又不是铜钱,我这可是崭新的纸币、亮锃锃的硬币,我每天把它锁在抽屉里,捧在心口上,数了120遍,怎么会生锈呢?”是的,现在我们早已不用铜钱,而是纸币、硬币,但是这“孔方兄”的钱臭味可是一点都没少,不觉得钱有味的也许仅仅是久居鲍肆而不觉其臭。但钱为什么有味道呢?关键在于手,没错,就是我们数钱的手。
摊开自己的双手好好瞅一瞅,当然,你看不到你手上的成千上万的细菌和细微汗液。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正常人24小时内会不知不觉的蒸发约600~700毫升水。想象下,一瓶矿泉水从你的汗毛中蒸发出来了。一滴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PH值4.2~7.5,多为酸性,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而正是这些物质会腐蚀你珍爱的钱币,金属与酸性物质接触,铁、铜等就会发生变质反应,会生成一系列芳香物质,如乙醛、酮类等。乙醛和酮类的味道可不好闻,虽然号称“水果香味”,但还是很刺激的。
而手上的细菌更是令人害怕,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对51名大学生的双手进行了详细检测,一共发现4742种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只有5种出现在每一只被检测的手掌上,就连同一个人的两只手都只用17%的细菌是相同的。可见,钱币在社会中流通,简直是细菌运载车啊,多少细菌在钱币上搭车、安家,而钱币本身也被这些细菌慢慢侵蚀了。
总而言之,铜钱也好,纸币也罢,钱币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被扣上个“铜臭”的帽子,确实有些委屈。虽然钱币会因为生锈、被汗水、细菌腐蚀,而发出一些刺激气味,但钱毕竟是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不做金钱的奴隶,也无需自恃清高。不过数完钱,洗洗手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把铜臭、他人手上的细菌变成自己的哦。
(作者:黄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