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躲315?车企不如研究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最低水平

质量问题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尤甚,其产品是高价值的,质量问题更是无法回避。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车型的质量问题被媒体报道出来,从之前沸沸扬扬的高田气囊事件,到近日的机油门事件等无不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次,抛开市场营销、媒介宣传等手段,仅从质量管理角度,车业杂谈想谈谈车企如何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最低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要保持“健康”。

质量体系是汽车企业的防火墙,其是否健康运行直接影响着汽车产品的质量。国外汽车企业大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质量体系都比较完整。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体系也都已经构建成熟。

但我们知道,只是构建体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保持质量体系的健康运行。流程、文件、执行不到位,日程基础工作不规范、报告、记录粉饰太平是企业中最大的质量风险所在。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明确每个岗位职责,作业标准化、简单化、规范化,基于此,体系才能够健康的运行。一个健康运行的质量体系,才能够有效的监控质量状态,才能将产品质量控制在期望水平之内。

“最佳质量点”的再平衡。

一个企业的运行,势必有利润的考量。利润的高低不仅受到销售业绩的影响,成本投入也是重要部分。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想要达到越高的质量水平,就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为达到利益最大化,就使得汽车企业需要寻找一个最佳质量点,即在发生质量问题后造成的质量损失(维修、更换、赔偿等)和预防质量问题发生投入(采用更先进设备和工艺、任用经验丰富人员等)之间寻找一个最低成本的平衡点。

随着国内消费者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和移动媒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和波及范围越来越大。汽车企业必须评估传统的最佳质量点,增大投入,以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这样,才能使消费者满意度更高,企业进入口碑与销量双赢的良性循环。

需要评估传统的质量成本曲线

汽车旺季更要提高警惕。

不少汽车企业都会出现忙时抓生产、闲时抓质量的现象。即在金九银十等旺季,由于市场需求强劲,企业为了销量业绩更好,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生产节拍十分紧凑。如此一来,其对质量管控上就难免有所松弛。而到了淡季,生产任务不那么紧张,则开始了全员抓质量。可质量管控是个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在产销旺季,更要提高警惕。一般来讲,在稳定生产的条件下,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是稳定的。如果产量高了,问题出现的数量必然会相应增多。

另外,质量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延迟性,消费者购买到的汽车,至少都是生产一个月之后的,甚至三个月也不罕见。如果看到产销两旺,而不保持一贯的质量管控,必然会为后期埋下炸弹。

留住人才更重要。

黎叔曾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质量管控团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车企的质量管控水平的稳定。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质量管控人员一旦离职,流失的不仅仅是对该岗位了若指掌的这一个人,更是流失了曾经的经验教训,乃至以后预防问题出现的机会。笔者曾在车企的质量岗位混迹数年,深知其不易。没问题的时候,被认为没业绩;有问题则首当其冲,各方压力纷至沓来。因此,奋战在前线的质量人员更需要Y理论的管理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支持,更多的认可与褒扬。

总而言之,汽车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制造过程,任何一家汽车企业都不能完全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从质量管理角度看,汽车企业需要耐心与恒心,无论淡季与旺季,都要坚持做好质量管控工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带给消费者最用心的产品。须知质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才能为车企带来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