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史上,诸如巨鹿之战、楚汉彭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以及唐太宗虎牢关之战,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经典战例。都是因为一个关键性因素“以少胜多”。能不能以少胜多,似乎成为了评价一个将军或一支军队战斗力高低的标准。那么到底怎么才能以少胜多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
战争本身是一个比较双方杀伤效能的事情。如果双方装备相近,完全靠人力硬拼,一个一个地对砍,那么结果必然是人多者赢。
1915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提出了著名的“兰彻斯特方程”,这组方程在合理简化战场条件的情况下,对兵力与战斗结果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后来人根据该方程引申出所谓的“兰彻斯特线性率”。根据这个理论,兵力、单位战斗毁伤率和时间都成为左右战斗胜负的条件。其中兵力是最直观的条件。
理论上,在极限条件下,1万人要想打败5-10万人,单位时间内杀伤量必须要是对方的5倍以上。另外,冷兵器时代战斗决胜的因素还有许多方面,诸如指挥通信,军队阵形,组织顺畅程度,双方地利的优劣,使用的战术,后勤补给情况,以及双方将士的心理状态、士气等等。所以,我们深入地看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胜利一方即使人力不占优势,在其他方面肯定是大大占据上风,这才能弥补人数的不足。
比如说楚汉彭城之战,项羽从山东战场奔袭彭城,以三万人破诸侯联军五十六万。项羽就是在其他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首先是部队的组织状态上,楚军三万精兵,项羽亲自统率。而汉与五诸侯联军,各家诸侯拥有独立的指挥权,刘邦并不能有效地统一指挥。所以庞大兵员数字和糟糕的指挥体制结合起来,战斗力不会线性叠加。猝然发生遭遇战,松散的联盟军队必然敌不过指挥统一的精兵。
其次是双方的心理状态上。汉与诸侯联军攻破了楚国的首都彭城,巨大胜利使得刘邦等统帅们陷入狂欢状态不能自拔,“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实际上已丧失了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是战术代差形成的比较优势。综合来看,楚军似乎运用了骑兵奔袭战术,使得士兵能够保持充足的体能。比如据《史记·灌婴列传》载:彭城之战后,“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汉军在彭城之战中因骑兵不足吃到教训,才痛下决心发展骑兵。
再比如说在南北朝时代,以具装甲骑为主要代表的重装骑兵更是体现了兵种战力差距对胜负的影响。
例如在沙苑之战,西魏宇文泰以一万兵力大破东魏高欢二十余万人。双方刚一接触,西魏军人数不足的劣势立即体现出来,本应担负保卫左军主将职责的禁军将领王励短时间内便遭到敌军围攻,最后伤重而死。主帅宇文泰的护卫将军也都陷入死战。危急时刻,右军主将李弼——西魏八大柱国之一,与其弟李标率六十骑具装骑兵猛冲东魏军大阵。这个集团冲锋由于防御力和速度都非常高,故而威力极强,迅速将敌方大阵贯穿并切割开。东魏军遭到敌军冲锋切割后,大阵陷入混乱,主帅高欢无法行使有效的指挥控制。整个战场便不可逆转地走向崩溃。宇文泰因此得以扭转形势,以微弱的兵力将对方击溃。最后,多达七万余东魏士兵向仅有一万人的西魏军投降。
另外,此战地形不利也是造成东魏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北齐书》称“沙苑之役,神武以地厄少却,军为西师所乘,遂乱。”
淝水之战与沙苑之战类似,东晋军充分抓住前秦指挥控制的缺点,创造出决胜的条件。其实前秦动员的总兵力虽说号称九十多万人,但都分布在自益州、荆州到寿春的广袤战线上,真正投入淮南的作战部队只有二十余万人。在洛涧之战中,前秦梁成所部数万人(《晋书》苻坚载记和刘牢之传互歧,有五万和二万两种说法),已被晋军刘牢之部击溃。故而淝水之战开战时,前秦军减少至十五六万,东晋则有兵八万多,只有一比二的差距。
双方对峙于淝水两岸时,东晋主将谢玄要求前秦军稍作退却,好让晋军过河进行决战。苻坚也想趁晋军半渡而击之。双方都想利用地形做文章,结果是前秦过于托大,既没有预料到晋军过河之快,也没想到大阵一动,再加上朱序这个大内鬼临阵高呼“秦军败矣”, 许多不明真相的士兵纷纷大乱,开始不顾一切地往后逃,前秦大阵立时出现崩溃的迹象。显然,在缺乏有效指挥手段的条件下,这种情况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至于,硬碰硬以少胜多的战例中,李世民擒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无疑是成色最高的。而这个战例,令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话:古代战场上,很多时候,双方军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和观众没什么区别。
当时,李世民以令人吃惊的胆气,只率精锐步骑三千五百人迎击窦建德军于虎牢关(唐军之前已经在虎牢关布置有兵力,但数量不详),而窦建德的军队多达十万,双方比例应该在一比十到一比三十。不过,唐军的优势在于,第一地形占优,唐军扼守虎牢关天险。第二战斗力占优,李世民的玄甲军是隋末唐初一等一的王牌部队,而且在河东、关中屡经战阵,不论奔袭还是攻坚,都具备极强作战能力。第三是决策的正确性,李世民看透王世充和窦建德处强中干的本质,大胆采取两面作战的战略,出乎两家意料,并成功利用虎牢关割裂王、窦二部的战役关联,形成各个击破的战略。
战役结果是窦军前锋刚刚被唐军击败,引发局部的崩溃,军阵中其余没有什么经验的士兵,便都以观众的视角爆发恐慌与逃窜。但这种战略其实是相当具有风险性的,它建立在对手的无谋与组织度薄弱基础上,某种程度是一种赌博。比如窦军内部已有智士看出唐军的弱点。但窦建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舍虎牢而出滏口,袭唐国关中老巢,导致重兵久驻于坚城之下,白白丧失大好机会。
总之,以少胜多是没办法的玩法,弄好了名垂千古,一不小心就玩脱了。毕竟人数优势这个因素,相比指挥通信、后勤保障、阵形等因素来说是最容易获得的,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也最大。普法战争中法军军队总数量对比普鲁士处于劣势,但拿破仑三世自恃军队战斗力强悍,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动员,结果吃了大败仗。老话说“兵贵精不贵多”,但不到万不得已,相信没有哪个统帅不想让自己军队人数多点。而17世纪之后欧洲军事领域的领先,其本质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暴兵能力的飞速提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票非人,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