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坐在轮椅上,想象却穿越宇宙
他已经离开人世,思想却影响世界
一般人看不懂霍金
轻易不要和普通人谈论《时间简史》
那么
除了《时间简史》
霍金还写了更难懂的书
没有很多人能真正读懂里面的内容
好吧
今天秒总便带大家深入浅出地理解霍金的研究
哲学说:上帝已死
——出自尼采
科学说:哲学已死
——出自霍金
宗教、哲学与科学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
但彼此也相互关联
宗教、哲学与科学
最大的终极谜题都是宇宙
需要求解宇宙之谜
就必须先求解“时间”与“空间”
说到时空,我们先讲牛顿
牛顿是科学与宗教的一个转折点
牛顿站在直观的角度
认识到时间与空间都是“均匀”的
并且彼此分离
他凭借经验认识到
世界上无论何时,钟表都绝对均匀走动
伦敦如果一小时是60分,北京不会只有30分
世界上无论何处,空间都绝对均匀分布
在伦敦的你是个胖子,在北京不会被压缩成瘦子
而且凭借直觉
牛顿的时间轴在过去和未来的方向上
都是无限的
然而,这就会产生一个盲区
或则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
在无限远的过去,是谁创造了宇宙?
牛顿依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
于是他只能把这个创造者归结为“上帝”
将上帝称之为“第一推动力”
这个答案很不彻底
于是爱因斯坦重新修改了“时空观”
建立了宇宙全新的画面
爱因斯坦站在宏观的尺度上
认为时间与空间都是“不均匀”的
并且彼此联系
统称为“时空”
他认为
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会膨胀
而大质量的物体会压缩周围的时空
卫星上的钟表相对于地面的钟表,会变慢
火箭里的尺子相对于地面的尺子,会变短
这就是相对论
而牛顿绝对的时空观
只是爱因斯坦大尺度时空中的一个局部
爱因斯坦的宇宙模型支持大爆炸理论
宇宙由大爆炸产生,而非上帝
因此尼采说:“上帝已死”
但是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依然存在盲区
他也不知道
是谁点燃了大爆炸
难道又是上帝?
因为宇宙在创始之前
是一个
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奇怪的点)
那里没有时间和空间
因此广义相对论在奇点处失效了
爱因斯坦只好把点燃大爆炸的创造者归结为“奇点”
虚构了一个科学版的“上帝”
因为有盲区
因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不完备的
直到量子物理学的出现
“奇点难题”才有了一丝曙光
其实
爱因斯坦研究大爆炸之后的宏观宇宙
量子物理研究大爆炸之前的微观奇点
量子物理学站在微观尺度
又重新构建了一次“时空观”
这一次是颠覆性的
因为奇点是量子态的
那就得涉及最小的单位“普朗克尺度”
普朗克尺度下
时空是“不确定”的
会像泡沫一样“涨落”
时空不仅仅是“相对的”
而且甚至是“不确定”的
譬如
你不确定自己是身处在伦敦还是北京
你不确定此时是过去还是未来
然而
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时间和空间是确定的呢?
那是因为
我们站在直观尺度上
感受不到微观普朗克尺度中的不确定性
骰子上每个面的概率是相同的
但是无法预测哪个面朝上
这就是“不确定性”
我们之所以确切地感觉身处在此时的某地
就像静止的骰子停留在确定的某个面上一样
是“量子态的坍缩”
然而
这样的时空观依然会导致新的盲区
我们不知道是谁决定了骰子的概率
奇点没有了
却又出现了一个“骰子”
骰子成了新的“上帝”
爱因斯坦笑了:“上帝不掷骰子”
人类在追问宇宙的终极问题时
不断地落入新的盲区
于是只能用假想的上帝来填充
康德认为这就是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也就是说
通过纯粹的理性思考而获得的两个规律或理论
自身是成立的
但是彼此却不相容
形成悖论
宗教、哲学和科学的思考
都在终极问题上栽了跟头
宇宙之谜······无解
故事就此结束了吗
并不
我们的主角霍金才刚登场
他为了拟合这个盲区
试图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进行结合
构建“大统一理论”
他要用量子理论解释整个宇宙
用绣花针织就宇宙蓝图
于是霍金一出手就研究了一个宏大的课题:
“宇宙的波函数”
未完待续
下一集
我们便来了解霍金的“宇宙波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