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渔父》中借孔子和渔父的对话讨论过“真”的问题,什么是“真”呢?就是精诚到了极点,不真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说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人的真与为文缘于性情的真一脉相通。而散文中的真也是这样,做人求真诚,而行于散文,“真”也就是散文的最高原则。
但是因为这样,东汉的王充就在这个问题上走了极端,他反对一切虚妄之言,从这一思想出发,文学艺术上的一切夸饰是要不得的,夸饰就会溢真过善,失去了真善本来的样子。于是他就提出了“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古人对于“真”这样执着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秦牧在他的散文中对“真”的求索也达到了一个令人叹服的境界。历史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去,能再现历史的只有那班驳的城墙和篱落的碎瓦。
秦牧的散文,叙事议论流注笔端,富于讲述有情趣的故事,使人在真挚场景中着迷,趁机行文,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如《花城》,作者以热情的文笔描绘了溢彩流芳,浓烈醉人的南国春色,谱写一曲社会主义的颂歌。开篇渲染气氛,“这些年常常有人从北方不远千里而来,瞧一瞧南国花市的盛况。还常常可以见到好些国际友人也陶醉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之后夹叙,议中有诗,议中有情,由近及远,从眼前的情景,谈到广州花市的魅力。作者写道:“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
这些描述,有抑扬顿挫的韵味,有飘逸潇洒的格调,叙事时,文笔生动传神,写景时,勾勒一幅幽美画面,在文章关键处,往往善于极其精炼而又恰到好处地抒发感情。
如《古战场春晓》,篇短而意义深刻,抒发了他在三元里这一古战场上凭吊怀古的激昂情怀,回顾了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篇,全文结束处,作者不禁放怀长吟“啊!我们美丽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作者有时使用一些写景状物的比喻,既贴切又奇特。
秦牧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不仅看到了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而且还触摸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心声。秦牧不仅在历史的再现中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而且在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解读上也带给读者真诚的心灵震撼。
所以秦牧的散文对于“真”的追求是他的散文创作的第一个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