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曾说过:“历史的力量对于散文作家恰恰是以非历史的方式达到的,他不是为了寻求历史的正解,而是为了揭示历史中的心灵通道。”
秦牧在散文上面的追求不仅是自身文化和造诣的提高,他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真理。秦牧的散文离不开历史,而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也因为秦牧的挪移与运用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
作者说过:“有了思想的线,还必须有生活的珍珠,才能串成美丽的项链,占有丰富的生活知识的材料,对于一名散文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对于一个道理,发挥起来,才能用丰富的材料加以体现。”
可见,秦牧关注的不仅是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发展,正是通过散文把他的这种关注表现了出来。
王国维曾经将世界、划分为“可信”之世界与“可爱”之世界,并提出“可信”与“可爱”的二律背反。在哲学上,他始终徘徊在两者之间。
然而秦牧在为人与为文上将两者统一到了自我的生命境界与散文境界之中。就秦牧的散文而言,它无疑有着灵动飘逸的历史审美意境,这是为“可爱”;另外,秦牧的散文又有着丰富的哲理与思辩,这是为“可信”。
在这“可爱”与“可信”之中是作者的一颗追求艺术完美境界和为祖国建设激扬文字的赤诚之心。
作者在引述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时候,往往把一些道理隐含其中,或激励,或鞭挞、或警示,或反思,或怡情,或淡泊……
观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谈古论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但最终都会上升到国家和人生的高度,让读者感到曲径通幽,又柳暗花明,犹如登高望远,心情舒畅,理清气通,情满意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