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心理学?看动画片就行了

一夜之间,好像已经没有东西能阻止朋友圈疯狂膜拜《疯狂动物城》了。昨天看到《为什么说「疯狂动物城」让中国动画绝望》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

“一个资深的制片姐姐说:嗯,感觉五郎同学(文章作者)正在家嚎啕大哭,感觉就是那种绝望感,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参加不了这样的作品,从技术到世界观……”

这句话放在我身上同样十分受用,但不只是《疯狂动物城》这一部电影,而是迪斯尼近几年的作品所赐予我的那种“绝望”感——一群电影导演、剧作和动画工程师,讲着我最熟悉的专业知识,然而自己却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这么有创造力的方式去演绎这些知识,更可怕的是他们演绎的还那么准确。

先说说风头正劲的小动物们。


分别这段,父母表现出的那种刻板印象生动形象,讲到食肉动物天性的时候,还隐含了心理学的一个核心理论Fight-or-Flight。当然,这不算什么,热热身而已,最多也就是台词设计比国内作鲜明干脆更有逻辑。

贪吃的豹子,在跟Judy讲性格的维度,而不是类型说。迪斯尼打造形象也符合心理学界曾经的一种结论——乐观开朗的话唠通常有胖乎乎的体型。

职业偏见,不用那么多背后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大型动物这一个轻蔑的眼神,就够了。


看食肉动物受到偏见以后,小孩子没有躲避老虎,是妈妈一把揽过了小盆友——成年人请看好了,小孩子的歧视是习得的。


还有这些敏感的话题——校园暴力,天朝都在当成年轻的热血段子在拍吧?小动物的世界里十几秒的同伴暴力结果花了多大力气和多少台词来正三观,结果我们还在想着怎么包装成无悔的青春?


迪斯尼塑造的成功男士形象。

性感的男人形象。中国女生都去喜欢长腿欧巴了,谁来告诉那些男孩子现实生活中稳重、自信和低沉的嗓音给人更像成功人士的感觉?告诉他们胸肌、腹肌、腰肩比才是女性心目中性感的标志?

类似细节有很多,但最让我们这些科班心理学还总想搞科普的人绝望的,是迪斯尼庖丁解牛般的世界构架!

皮克斯也会用机器人、汽车、玩具、昆虫讲故事。但其实,瓦力可以不是机器人,麦昆可以不是汽车,巴斯光年可以不是玩具,甚至拍个真人电影也无所谓。

但是,谁tm能告诉,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能比各种动物更好的来比喻人类社会的歧视和偏见?愚蠢的兔子,狡猾的狐狸,威风的狮子,善良的绵羊,迪斯尼完美的利用了我们赋予这些动物的文化内涵。以及,看细节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体现了与大众刻板印象相反的一面——机智的兔子,仗义的狐狸,在监狱里尽力开脱的狮子,最后连树懒都露脸告诉你老子不是一直慢吞吞的哦。


你们谁来告诉我,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把偏见讲的这么形象,还能让大家明白不要有偏见?

然而现实问题根本不算什么,迪斯尼还要把抽象的情绪和记忆讲成故事!


让人一下就记住人类的五种基本情绪,并且情绪操控着意识。

长期记忆,容量巨大,但提取后才能进入意识(中控室)。


中控室,用核心记忆维系着personality island。之前有帖子说过,这里个可能用个性翻译personality,而不是人格。总之就是各种重要记忆和操纵记忆的情绪构成了完整而特别的个性,想看比这更专业的演绎方式请开始搜索论文吧。

PS:没人觉得黄色的光路其实是大脑的奖赏回路吗?


个人认为最精彩的一幕,现实生活中的几句话,脑海里却是你来我往的一场好戏。以及,形象的告诉那些不善沟通的父亲,一句“回你屋去”可是核弹级别的攻击。

最后快乐与悲伤和谐共存,放弃对永远快乐的追求,迈向成熟,完成自我接纳。

以及,数不胜数的精彩细节——


遗忘

抽象思维


梦的形成


潜意识

还有点恶趣味(但这里其实重点是伴随着年龄操作台在升级!细节巧妙的可怕有没有!)

水五郎觉得《动物城》的片尾随便炫技就让国内动画制作者绝望,你以为Inside Out的结尾不让我们这些宣传心理学的人绝望吗?这个片花拿出来足够收走一众膝盖了啊Orz

并且迪斯尼近几年的作品不断加入了心理学元素啊

职业价值感和自我接纳,看下面的这个“可爱”的心理互助小组和脑洞大开散会画面再看超能陆战队里的天才们——哥哥搞了医护机器人大白,小朋友看完就算没有大白也能记住1到10打分评价疼痛等级了啊,这就是李克特量表的,有多少天天搞市场调查的人不懂李克特量表法你造不造啊。

弟弟搞了个更神奇的脑电发生器,可以控制上千万个微型机器人啊,虽然看起来高科技,但脑电确实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谁知道会不会有小天才看过这个片子就立志做脑科学了呢。

只能说我还在这巴儿巴儿的给你们科普呢,迪斯尼都已经上天了!


被碾压的,何止是中国动画!



(作者:那兔 | 壹心理专栏作者 来自:鋭鍉高效能人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