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有自由意志吗?可能我们对这个概念一知半解,到底什么叫做自由意志,人是不是有自由意志,人以外的事物呢?以至于迅速走红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也会有自由意志?
从术语解释,自由意志(Free will)是哲学里面的一个专业概念,理解为意识选择做什么的决定、也就是意志的主动性。
自由意志是相信人类能选择自己行为的信念或哲学理论,通俗的说就是人希望不完全由大脑控制,人的自由意志拥有对人自身的最高管理权限。
构成自由意志的主要架构包括多种方面,举例而言,在宗教范畴,自由意志可能意味全能的"神"或某种神秘力量并不以其力量掌控个人的意志和选择;
在伦理学,自由意志可能意味个人在道义上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心理学,这意味心灵控制身体的部份动作;
在科学领域,自由意志可能意味身体的动作,包括大脑在内,不全由物理因果所决定。
毛毛虫直接感应到的外界刺激如果也算意识的话,那么这种直接感应到的意识我称之为 I 类意识,也就是无条件反射意识;而猫狗经过训练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条件反射意识,称之为 II 类意识;
人不仅仅具有上述两种意识,其实还具有了在此之上的意识固化基础上的系统化和工具化,这种,称之为 III 类意识。
后两种意识是建立在第一类意识基础之上的。这些功能其实很像计算机中的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的功能。
普林斯顿大学的康韦和寇辰教授在 2006 年提出了自由意志定理。康韦和寇辰于 2009 年发表了一个改进和加强了的版本,即:如果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则基本粒子也有。
量子自由意志
科学家认为,在对光进行感应后,意识得以起源,意识的出现和发展完全是对光量子产生感应和进化出来的。所以,人的自由意志源于量子的自由意志。
I 类意识起作用的是游离态量子比特,它们与外部光量子相干形成“意识”,促使生命有机体做出应急反应,这种应激反应的“自由意志”是生命进化出来的,是生存的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机械性、化学性刺激会也会转换成量子序列信息,达到与光量子刺激同样的作用。
而基于 II 类意识和 III 类意识产生的自由意志,则一样也是由于 I 类意识的自由意志产生的原理,表现出生命具有整体上的“自主性”,对外部世界做出物理熵减的能力。
因为 II 类意识和 III 类意识是以存储量子比特为主,I 类意识的游离态量子比特调用、整合、链接其信息形成。
这里起到产生、形成自由意志的根源仍然是 I 类意识的游离态量子比特,只不过这时不是受外部量子信息感应,而是受内部已存储量子比特感应。
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
围绕着谷歌围棋计算机战胜人类的事,又引发一轮关于人类未来的广泛思考。其中,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有模拟自由意志的必要?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未来,您的人工智能助手告诉您:“对您的日常生理数据的分析表明,您现在的健康状态堪忧,需要减去 10kg 体重。据此我给您订购了健康饮食计划,以及健身计划,请您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执行这个计划”。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目前的智能手机上有上百个 APP 可以给你提供饮食建议和健身建议。那么再进一步,将这所有的事情都结合起来,又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在于“自由选择”上。长久以来我们对于自由选择的概念就是“我自己选择我自己要做的事情”。
但是现有的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已经无情的指出,人类的自我意识在选择自己的行动上其实大部分时间是无能为力的。
按照丹尼尔·卡尼曼的比喻,就是“象与骑象人”:骑象人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大象就是我们大脑庞大的潜意识,在有些时候,骑象人能够决定大象前进的方向,而大部分时间里大象都是自行其是。
假设将电脑控制系统类比人,他接收触觉、视觉、听觉(按钮、光电、传感器开关或模拟信号等)信号,通过大脑思维(处理器利用事先输入的程序)处理,判断如何执行操作控制(输出开关或模拟信号)肢体(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等)达到控制目的。
这是目前机械自动化理论用的思路。其实这个思路与人的自由意志是一样的,只不过实现功能的部件不同。
现在问题是,人工智能真的能拥有自由意志吗?或许不然,因为,大脑的“算法”与计算机的算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本质性区别,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东西。
大脑的“算法“似乎起码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高度容错的;2、它似乎是巨多CPU并行的;
3、即便是将大脑的逻辑判断能力理解为一系列的精确严密判断,那么其工作方式,似乎也来自于对无限多个精确”ifthen”语句的某种非精确的模糊综合的结果;
4、既然智慧的发展,是依赖于物种延续所具有的及其缓慢的“愚公移山”特征。那么自我复制和遗传接力能力,似乎也是人工智能所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作为最低限度,人工智能的学习功能,也不应当仅仅是记忆库的简单扩充,它还应当包括运行软件自身随时更新,随时编译,随时调换功能。而后者才是代表了大脑智力提高的一个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