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叙事的艺术有哪些特色?

《春秋》是鲁国的一部自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的可信编年史,孔子曾经删减过,有“一字褒贬”之说,人称“《春秋》以道名分”。

《春秋》成书后,很多学者都为其作传,其中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有三家,即: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对《春秋》做了解释和补充,并有作者的评论。不仅生动再现了历史,为我们构筑了春秋时代历史发展的框架,同时还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作为“叙事之最”的《左传》在叙述语言、材料剪裁、行文逻辑等方面都堪称叙事典范。

那么,《左传》叙事的艺术有哪些特色呢?

实际上,《左传》在叙述复杂历史事件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妙无比。

首先来说说主要叙述手法--顺叙。事件叙述按时间的推移进行。顺序是最基本的叙事手法,其它叙事手法在进入各自的叙述过程时,也是顺叙。

战争叙事在《左传》里最为精彩,作者不局限于叙述交战过程,他更感兴趣的,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尤其是缀入一些琐闻轶事。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

第二,倒叙。实际上《左传》并没有真正的倒叙手法,只不过是在事件结局或过程中某个重要之点提到开头来写,然后再按顺序叙述。

第三,追叙。《左传》的追叙,多数是为了交待事件起因。如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秋八月,吴侵陈,修旧怨也(《哀公元年》)。

哀公八年,吴国为何要侵略陈国呢?原来早在吴国攻入楚国的定公四年,陈怀公没有听从吴王阖庐的话,投靠吴国。在夫差攻克越国之后,陈国遭到吴国报复。

第四,插叙。如“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孙文子如戚,孙蒯入使。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大师辞,师曹请为之。初,公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公使歌之,遂诵之。(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是想用这阙诗节侮辱孙氏,他推辞了。为什么师曹要歌唱呢?原来他在教授卫献公一个小妾弹琴时鞭打她,结果引来卫献公三百下鞭子。这时,他要以此激怒孙文子的儿子孙蒯,使卫献公遭到报复。

当然,还有很多叙事方式。

实际上,《左传》言事相兼得,形成了我国历史散文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如司马迁的《史记》等,都从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