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望远镜住上联排别墅?FAST周边居民变成幸福拆二代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银河路16号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开宗明义,单反都穷三代,想靠望远镜住上联排别墅,当然得靠政府!——看上你家旁边的山窝,把它变成一个巨型的望远镜,把你变成一个幸福的拆二代。

显然,我们说的是贵州平塘那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这种官方图,估计你已看腻,下面我们会看些不一样的)

关于它的报道一直铺天盖地,但大多关乎高科技。其实,除了外星人,大家可能也很关心民生,落成一年多来:

·周边的老百姓过得咋样?连带受益了吗?当初鼓吹的实惠落实了吗?所谓“天文小镇”是大型连锁农家乐吗?

·里边的科学家过得咋样?据说方圆5公里为“电磁波静默区”,那手机、电视是不是平常都用不了?整日看看天,算算数,搞科研就当出家了?

出于标题党的内疚心,本文不讲太佶屈的科学道理,只聊一些媒体从未提及的小事:

·在世界最大的球面望远镜周边,怎样结婚?

·在世界最大的球面望远镜里边,怎样撞鬼(当然会有科学解释)

欢迎收看《致富经》和《走近科学》联播节目。

格林尼治路上的迎亲车队

拿到红包和喜烟的瞬间,我们才意识到:饥肠辘辘驶入小镇时,恰值正月十五,元宵节。

当天结婚的凡五六家,据说若只一家,车队集中,会更庞大。

以往报道里,这个离FAST天文台最近小镇的新区尚在崛起中,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图片来自“中青在线”网)

现在,楼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搜狐”网)

街是这样的:

       车是这样的:

       出于对电影《路边野餐》的喜爱(毕赣导演的家乡凯里距FAST所在的平塘约2个半小时车程),我们先同这支宛如刚从电影走出的苗族乐队搭了话,随即被那些喜气洋洋的亲朋邻居搭了话:

       然后被一位最喜气洋洋的寡言小哥贴了喜,系了花:

     (后知乃新郎本尊)

终于盛情难却,加入迎亲车队,从天文小镇出发,去20分钟车程外的村落取八字,看新娘。

主管大哥把守镇口,每车派送红包和喜烟。几十辆车浩浩荡荡,如窗外的油菜花漫山遍野:

      有鞭炮,有管弦:

       有彩礼,有村宴:

     (原生版麻辣香锅,?油,下辣,香菇软哨,肉鲜酒劲,无人逼饮,司机泪目)

波多黎各305米口径的阿雷西沃望远镜,也建于卡斯特地貌的山窝,原址并无居民。

     (1960年6月,阿雷西沃望远镜修建前的山窝)

FAST坐落的大窝凼内,从前有村落,方圆5公里,还住着5270人。如今天文小镇新区的居民,多为搬迁户。

    (FAST修建前的大窝凼)

除去摩登的新居,政府还建了高大上的广场、酒店、天街、科普馆……从贵阳来的公路也修得畅快,车程从两年前的4小时缩减至约2小时,观景台票价早已降回合理的110元。

      (仿北京世贸天街的“光影天街”)

       (夜间鸟瞰,图片来自网络)

“搬进别墅,每户还有补贴,我家开了旅馆。”同去迎亲的年轻人思路清晰,普通话硬朗,力邀我们翌日去别家再观婚礼:“新郎要用斧头劈开新娘卧室的门!这以外,也没太过分的。”晚上推荐去广场,有民族歌舞。工作在身,我们只能抱歉缺席。

两小时后告退,得一顿饱餐、一包贵烟、60块钱。

山高水远,萍水相逢,唯愿人长久,到老不白头。

深山天文台中的神秘哨音

晚8点,观测间歇期。

奇怪的唿哨,是从背后贴上来的。

初时悠远,一阵阴风,已直逼脚下,缭绕幽怨,不绝如缕。

我们脚下,是深渊。

下午我们已通过两重关卡,进入FAST天文台核心区。

     (闲人免进的外内两重关卡)

晚餐后将所有电子设备留在综合楼,我们徒步靠近数百米外的望远镜。

夜色如墨,真正伸手不见五指,自然也不见望远镜。为降低电磁干扰,观测区少用照明。百米深的山窝静若深潭,喘息着令人敬畏的庞然大物(敬请原谅无图可配)。

陡然间,唿哨又至,转为嘶叫,仿佛500米口径的巨鼎开锅——是时候祭出“爱手艺”(Lovecraft)大人在小说中对克苏鲁怪物的形容了吗:

“野兽般疯狂的吼叫和哭嚎划破了夜空,在暗如黑夜的树林里回荡,仿佛刮起了来自地狱深渊的风暴。”

好浮夸,但确实有点害怕!阿雷西沃望远镜的主反射面和周边地貌都与FAST近似,可未曾听闻此种异响。风摇叶乱?鸟鸣猿啼?皆非。很像阴恻飞来的无人机,像长长的列车缓缓刹住,混上风,又像不明飞行物大面积降临……

什么东西吹着笛子来?

我们故作矜持地小跑回房。

与外面景区一样,综合楼严控电磁波,寝室无电视,电话用座机。喘息未定,先去致电同事,问下来,总算可以踏实睡了。

翌日中午,趁观测再次间歇,我们由工作人员陪同,下谷底,上山巅,绕圈梁,游目骋怀,全程都有波澜壮阔的哨声伴奏。

     (从综合楼去观测区得走5分钟,小路尽头,望远镜赫然在目的刹那)

近距离接触,与游客观景台最大的区别大概在于,能体验到FAST的深度。自高处下望,大是不必说,望远镜像一口平展的炒瓢,自谷腰平视,略像一口煲汤的高锅。

     (FAST的“深”)

    (沿螺旋形路环绕数圈才能下至谷底)

     (沿途控制反射面变形的促动器密布,造价昂贵,驾驶谨慎)

这样的锅,给鱼丸们游泳实在浪费,还是演练水军为好。当然,FAST并不会积水。我们细细抚摸了FAST反射面板的散件,与阿雷西沃望远镜一样,小孔密布:

      早知FAST是个大漏勺,殊不知,它还是个大哨子!

昨夜的神秘哨音,自然与地形、风速、这些小孔,以及FAST比阿雷西沃望远镜大出近200米的口径等因素有关。限于篇幅,我们会另文再写这个问题。

平塘政府着力推广的旅游品牌是“三天”:“天书”、“天坑”、“天眼”。“天籁”已被国家天文台在新疆红柳峡抢注。不过除了哨音,据说夏秋锅畔会有猴群欢谑,是每年返乡,品尝童年鲜果来的。

我们再回综合楼收拾行装。

此楼落成仅有年余,之前大家全住板房,厕所公用。

      (FAST天文台综合楼)

如今楼外假山栈道,楼内草木池塘,为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还有桌球、台球、兼作篮球半场的羽毛球室,虽然大部分时间,科学家还是钻在办公室和底楼的控制室里。

(顺时针:综合楼的楼外花园、楼内景观、活动室、控制室)

平日一律食堂,节日才有桌餐,昨晚也叫我们赶上了。满席硬菜,举座生力,转了三圈,已然风卷残云,小伙子们吃毕就起身,赶着去工作了。除夕夜也略如这般过,顶多接家人来探,我们的小导游一个月只下山四天,累月经年。

总是在台站上,吃到这样毫无拖泥带水的饭。

离开之前,阳台外的缓坡睡了只汪星人,一副累到极致,就地歇会儿的样子。

      它的名字叫“凼凼(dang4)”,大窝凼功勋犬也,自建站始便陪伴此地,人去人来,十几年了,是最高寿的告白。

科普不一定非要讲科学的道理,也可以聊聊被科学改变的人生。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移动端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