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为什么没有孙中山出名?

袁世凯在亲信面前曾自信地评比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徙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我们知道,国民党前身同盟会是由孙中山和黄兴共同创建的,于是后人习惯地将两位革命先驱并称为“孙黄”。

起初,孙中山与黄兴私人关系十分密切。

黄兴于1905年7月在日本与孙中山结识,并和孙中山共同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要知道,当时华兴会比兴中会的实力及影响都要大,黄兴推荐孙中山做领袖,除了孙在革命党中的声望高外,最重要就是基于其他的考量。如程家柽曾提及此事:“孙文于革命名已大震,脚迹不能履中国一步。盍缓时日以俟其来,以设会之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还有,邓家彦也曾提及:同盟会成立后,“克强先生对于总理,必恭必敬”“总理卜居横滨,惟克强先生常川驻同盟会本部。有时总理出游欧美,欲以国民外交身份赢取国际同情,以促进革命事业。在此期间,克强先生则负责党务,每遇开会及接洽新进各事,皆克强先生处理。”

孙、黄合作如此默契,足见两人在名义上是领导、部属,其实说白了就是革命伙伴。

但两人之间也存在着分歧,尤其是宋教仁遇刺后。

据《章太炎自定年谱》和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载:1906年,同盟会集会研究革命方略,并讨论日后所用的中华民国国旗。孙主张用同乡、已牺牲的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黄却反对,认为青天白日旗设计不美,且和日本太阳旗又相近似。于是孙作了一些让步:旗子可改作红蓝白三色,符合自由、平等、博爱的真义,还美观。可是,黄还是不接受,甚至大怒,想脱离同盟会。

这是辛亥革命以前有记载的孙、黄两人最大的一次分歧。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突遭暗杀。在如何应对宋案上,两人产生严重分歧。孙主张武力解决,认为:“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

黄则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宋案,认为当时国民党军事力量极为有限,根本无法与北洋军抗衡。

后来发生的“二次革命”,正如黄兴所料,迅速失败,孙、黄等人被袁世凯通缉,不得不流亡海外。

对于黄兴的功绩,章太炎:“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冯自由:“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那么,黄兴为什么没有孙中山出名呢?

有学者研究后认为,这是由于蒋介石的缘故。

原来黄兴出生于1874年10月25日,死于1916年10月31日。而蒋介石的出生日期是1887年10月31日,这样一来,黄兴的忌日是蒋介石的生日。一旦承认黄兴的辛亥“双元领袖”地位,忌日也要纪念,蒋介石还过不过生日?

当然,这种说法也说得过去,不过还有其他原因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