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陵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精神?

“李陵之祸”是司马迁最大的不幸,生前因此而被施腐刑,身后也被认为是为投降者辩护而获罪之人。

关于李陵投降的原委,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载:天汉二年(公元前 99 年),凭借强大的国力,汉武帝刘彻一改以往妥协的和亲政策,采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汉匈关系。

他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伐匈奴,趁此借军功封侯,另派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将辎重”。李陵拒绝了汉武帝的命令,率五千步兵独自出征,以分散匈奴对李广利的军事压力。

可是,李陵凭着自己所率领的五千士兵,皆为荆楚地方的勇士,要求自当一面,到兰千山以分单于兵。最后,武帝同意了李陵的要求,并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李陵。

但是,路博德不甘心只做李陵的“陪衬”,故意拖延出发时间,被武帝怀疑是李陵后悔而不出兵,于是他仓促命李陵于九月必须出兵。

在君疑将忌的情况下,李陵率领五千人步兵出居延,向北行军三十天,到浚嵇山安营扎寨。

谁知,匈奴三万骑兵很快包围了浚嵇山汉军大营。

不过,由于李陵沉着应战,千弩齐发,匈奴纷纷中箭倒地;而那些已经走上山的匈奴兵,接着也被汉军追击,损失数千人,单于大,不得不再次召集八万多骑兵发起攻击。

次日,李陵又斩首三千多匈奴兵,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复杀数千人,单于不能破,乃还。”

而匈奴的骑兵骑兵源源不断,战事紧急,正在这关键时刻,李陵的军侯管敢却归降了匈奴。

管敢不但将李陵的军情泄露给单于,还彻底出卖了他。李陵弓箭都用完了,只能凭借砍断的车辐和尺刀继续还击匈奴,士兵战死得更多了。

李陵想独自杀向单于,并一刀结果他,却未能成功。这时,身边的一些将领开始劝李陵罢兵,将来或许还能得到武帝用对待客人的礼节礼遇自己。

然而,李陵却说:“吾不死,非壮士也。”他打发其他士兵回长安报武帝,在弹尽粮绝又无后援的情况下,自己和韩延年以及壮士等仅数十人,与匈奴进行决战,最终还是当了俘虏。

在二十倍于己兵力的情况下,李陵仅凭五千步兵,杀敌上万,可见战斗异常悲壮激烈,这在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史上也少见。被俘时,李陵说:“无面目报陛下”。

等到李陵投降的消息,朝廷内外震荡,爱好征伐的汉武帝为之食不甘味,愁容满面,文武大员争相贬谪李陵,以亲媚主上。

深受先秦士族精神熏陶的司马迁认为他有必要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战报,只是凭借自己对李陵为人的认识与赞赏,他坚信李陵不会背叛国家的,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希望武帝的宽恕。

但是,正直往往是遭遇到迫害,就因为这一句话,被误认为是欺君罔上,诋毁贰师被施以宫刑。

司马迁与李陵之间的关系从司马迁原话:“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敢于站出来为这位他认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说一句公道话,完全是因为出于一个史官的正直。有必要“献款款之愚,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从这个意义上讲司马迁就是在实践先秦士族的优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