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和俞大猷的《剑经》之间有什么联系?

《剑经》见于戚继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所著的一部棍术专著。俞大猷将此书称为“剑经”而不是“棍经”历来有多种说法,见解不一。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著名武术家。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曾从李良钦习荆楚长剑,著有《射法》、《剑经》、《正气堂集》等著作。曾教授少林弟子宗擎、普从棍法,对少林武术、尤其是少林棍法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加御倭战争时所带领的“俞家军”令倭寇闻风丧胆,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嘉靖四十年(1561年),精通“荆楚长剑”的俞大猷奉命南征,特地到嵩山少林观看武僧棍技,结果大失所望。他认为:少林功夫“已失古人真诀”并“明告众僧”。在少林寺主持小山和尚的请求下,俞大猷带两名“年少有勇力者”两人——宗擎、普从随其“南行出入营阵之中,时授从阴阳变化真诀,复教以智慧觉照之戒”。三年后,二僧归少林“以所授之教,转授寺众”。十三年后,宗擎再次见到俞大猷,并告诉他“普从已化为异物,惟宗擎回寺以剑诀禅戒传之,众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传可永也。”俞大猷见到心爱的弟子,十分高兴,专门写了一首诗少年送给宗擎:“学成伏虎剑,洞悟降龙禅。杯渡游南粤,锡飞入北燕。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巅。莫讶物难舍,回头是岸边。”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明代俞大猷生活的时代,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风格已经形成。

吴殳曾见有一称作“五虎拦”的少林棍法,演练时“唯一打一揭而已。打必至地,揭必过脑,平平无奇,殆如农夫之恳土者。而久久致工,打揭得势,则少林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轻视也”,这种棍法与程宗猷《剑经》中“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的记述相似。由此,可以大致判定该棍法应是俞大猷传宗擎,宗擎传少林寺众的“长剑技”。

“真正由少林传出的棍法,共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明朝正嘉年间,喇嘛僧传于少林,经洪转改编,而托始于元末紧那罗的”,“一种是嘉靖末俞大猷传与少林僧宗擎,宗擎转授寺众的。”在这两种棍法之中,第一种“兼枪带棒”、注重把法变换的少林棍法更符合北方拳种的特点,而宗擎所传的第二种棍法动作朴实、把法变换不大的练法更符合南方拳种的特点。两者共存于少林寺,从而奠定了“天下功夫汇少林”而后“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