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作《史记》,如何体现“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写作《史记》,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探究自然界与人事的关系,贯通古今社会变革的规律,形成自成体系的独特言论。《史记》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史记》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被称为“实录”“信史”,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出自《报任安书》,表达了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而决定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

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作为史官的历史责任和道义担当所在。

从司马谈临终前对司马迁的嘱托讲到:几百年的时间里,整个时代与社会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历史变革,然而,如今的史学界却还没有人拿出一部能够记录整个时代发展与变迁的史籍来记录那些对于历史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力量,还没有人在这些纷繁的历史实践中找到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具有史学家统的司马氏家族,作为汉代的鼎盛时期的史官,既是有愧于家学传统也有愧于时代和君王赋予的神圣使命。

因此,在司马迁未进行《史记》创作时他的父亲司马谈就先给司马迁及其所创作的这部史学巨作定下了一个总体的基调,也给司马迁的史官生涯托付了一项自己未完成的家族使命。

然而在司马迁看来自己肩上的这份重担,不仅仅是父亲临终的遗嘱和家族的传统,它更象是这些优秀士族的精神的集结,记录这些精神就是司马迁对于这个时代最为高尚的担当,也就是司马迁的社会责任的核心所在。

著名学者梁启超说:“迁著书的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况著《荀子》,董生写《春秋繁露》性质相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发表耳”(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司马迁成就一家之言,既是家族的期盼,他也把这项任务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的人生理想。司马迁在早期读书经历,接触到书中一些光辉的先秦士族形象让司马迁深受启发,他认为这些先秦士族都是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这些优秀的先秦士族在追求他们人生理想时也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都在人生最为穷困、最为困厄的时候更能激发出自己生命的能量,冲破外在的阻挠于困惑,更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司马迁就是在这些先秦士族的精神感召之下,用坚强的脚步越过他生命中最为不堪回首的那些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完成这部史书的撰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