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宫刑的司马迁从先秦士族吸取哪些精神?

司马迁认为能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先秦士族,都是可以建立大功业、创造大奇迹的。相反,凡是不思进取,自甘落后的那些苟且偷生之士,不但保护不了祖业,而且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以保全。司马迁通过历史人物兴衰成败的记载还告诉自己,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一时奋发进取,只能取得一时的成就;永远奋发进取,才能取得永远的成就;只要不断地奋发进取,就会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什么时候停止了奋发进取,什么时候也就没有了成就。

人总会有逆境的时候,在这时是消极极悲观,自怨自艾,还是积极进取呢?

苏秦选择了前者,最终成就了大业。苏秦在年幼之时主拜鬼谷先生为师,后来辞鬼谷先生下山游历数年,但却十分困窘不得已回家。但回家后,兄弟嫂妹妻妾都私下笑话他,说:“周朝人的习俗是经营产业,从事工商,以谋取微薄的利益为目标。现在你放弃该做的事而从事凭借口舌混饭吃,遇到困难,这不是应该的吗!”苏秦听后虽然感到惭愧,暗自伤心,但他并没因得到如此待遇而“心灰意冷”反而是闭门不出,拿出藏书通览一遍,后来还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仔细研读,昼夜不息,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到踵。他的勤奋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一年的苦学,苏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天文、地理、医药军事、古今法令、各国概况均熟记于胸,此时他认为他可以去游说当今世上的国君了。于是他再次离开家乡,到各国游说。这次他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国,针对时弊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国强大的方针政策,同时强调只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联手,才能够解除强大秦国的威胁。

苏秦这个贫民窟里泡大的洛阳无业游民发了,他威风凛凛地周游列国,“以三寸之舌为帝王师”,说得韩魏楚齐各路诸侯怦然心动,趋之若鹜、言听计从。从苏秦的奋斗过程,可以看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自己下苦工,有真材实学,最后才能衣锦还乡、佩六国相印的荣耀。这些都无不给司马迁的人生之路给予启迪。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也说:“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正是这种坚忍负重、愤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撑着司马迁穿越过宫刑所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作为史官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