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让魏蜀吴争抢不休,失去了此地曹操也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

三国,魏蜀吴呈角逐之势,此三方力量一面积极拓展河山力量,一面稳固已有政权,就在这样的动荡之中,有一地的力量逐渐显露出来,呈易守难攻、环抱之势,广迎四方智谋之客,风流相尚,连诸葛亮都曾评价:“此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鲁肃对此地的评价与诸葛亮恰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地水流顺北,外带汉江,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那么究竟何处能让魏蜀吴兵戈相向,争抢不迭呢?

此地就是三国鼎峙的交界--荆州。

三国荆州地图_图

东汉时期的荆州下辖九郡,后世称之为“荆襄九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襄阳郡、章陵郡。

关于荆州的归属地问题,魏蜀吴三方纷争不断,比较有名的关于抢夺荆州的战事就有三次。

其一,赤壁之战,曹操对荆州得而复失,因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之后,荆州就被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分治。建安十四年,周瑜打败曹仁,从他的手中夺得了南郡一地,周瑜因此被封为“南郡太守”,驻军此地;但在建安十五年,为了对付曹操,孙刘联合,孙权答应将南郡暂借刘备管理,这样一来,刘备便占据了荆州的大部;

其二,襄樊之战上,引致东吴袭荆州,关羽失荆州,致使三分格局基本定型;

其三,在夷陵之战上,以刘备急于夺回荆州的图谋破灭而终结,但三分天下的基本势力格局仍然稳固。

夷陵之战_图

当然,既然荆州能成为三方力量的必争之地,除了其纯天然的地理优势外,还有汇聚天下英才的“聚宝盆”优势。

首先,荆州“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倚弱也。”所以,大量北方士人与流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下,把荆襄之地作为寄托生活的地方。而流入到荆州的人士,既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又带来北方先进的科技,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荆州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由此,荆州也能有资格成为了拥有“帝王之资”的地方。

其次,刘表在统治荆州时,采用“理兵襄阳,以观实变”的治理方略。一方面,尊奉汉献帝,一方面联合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因此拢获了一众好名声,故而在北方战乱的形势下,能够维稳荆州。此外,刘表还信奉儒家的德政,内部以身作则,保持廉洁清明的风气,这在当时动荡的三分天下的局势中实为难得,在这种四方皆乱唯我安定的鲜明对比下,有海内俊杰纷纷依附的盛景也是顺时之事。

荆州地区人才荟萃的事实,在《三国志》中可见一斑,《三国志》中所立传的人约有五十九人,而荆州人士就有二十七人,几乎占了一半,真正应了“豫州入蜀,荆楚人贵”的话。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_图

那么荆楚人贵的荆襄之士们最后大都为谁尽忠效力了呢?

史论曹操用人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而刘备因在徐州两次接连失败的经历,意识到自己实力薄弱,实难与曹操抗衡,于是开始四方寻觅贤才,以“德”求才,争取到了大量有德行的荆州人才,有“庶事精练,物理其本,虚伪不齿”的诸葛亮,亦有“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忠义之士关羽。

要说荆襄人才的作用,在刘备和他的蜀汉政权中可见一斑。

其一,刘备的少年时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时运不济,直到他到了荆州,在建安十九年,进军益州,其后在诸葛亮、庞统等优秀人才的辅佐下,壮大了蜀汉政权。

蜀汉政权中,像王连、吕乂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王连任司盐校尉期间,盐利颇多,蜀国为了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实行了屯田制,诸葛亮将其调升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而吕乂则“兼顾督农,供继军粮”,督农实际上就是管理屯田的官吏,像后来诸葛亮在外南征北伐的军资供需,与吕乂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_图

其二,荆州人才汇聚在刘备的蜀汉政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末襄阳名士清议的兴起。

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荆州襄阳的大族、名士好人伦,形成了品评人物的风尚。如“诸葛亮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还有襄阳名士黄承彦“高爽开朗,为沔南之士”,向朗“少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俱亲善。”可以说这些荆州人才对汉末人物品评和清议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汉十三州地图_图

其三,促进了荆州学派的形成。

东汉末年,刘表出任荆州牧,大力发展教育,由此荆州地区的教育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吸引了远近士人前来求学;不仅如此,刘表还广泛收集图书,为荆州地区收集了大量珍贵藏书。一度使荆州地区成为了全国的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了反对烦琐虚伪,追求简约实用的儒道兼容思想,这在当时普遍浮夸的社会形势下十分难得,继而又吸引了一大波有志之士。

纵观三国时期的荆州,既是群雄竞逐的要地,亦是各路豪才摩拳擦掌的活跃舞台,如此人杰地灵,也不奇怪为何是兵家常争之地了。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江河澄澈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