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8月,欧洲航天局(ESA)的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卫星(Integral)探测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一束强烈X射线。在最近一项新研究中,天文学家发现,这种闪光很可能是由中子星所释放出来的,而这颗中子星刚刚开始从它的伴星——红巨星那里吸收物质。
对于质量为太阳的8至20倍的大质量恒星,它们在耗尽核心的核聚变燃料之后,将会猛烈爆炸为超新星,而残余的核心则会坍缩为中子星。这种天体具有极高的密度,能把一个太阳质量的物质压缩成直径仅20公里的球体。理论上,中子星的质量下限为太阳的1.4倍,质量上限为太阳的3倍。对于那些质量超过太阳20倍的更大恒星,最终形成的是黑洞。
另一方面,对于质量小于太阳8倍的较小恒星,它们在耗尽氢燃料之后,会逐渐膨胀成红巨星。它们最终会残留下白矮星,虽然这种天体的密度也很大,但远不如中子星。如果把一个太阳质量的物质压缩成白矮星,它的尺寸与地球相当。
虽然双星系统在宇宙中并不少见,但像这项研究所发现的中子星和红巨星所形成的“共生X射线双星”极其罕见。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在整个宇宙中发现这种系统的数量还不超过10个。
该研究第一作者、日内瓦大学的天文学家Enrico Bozzo博士表示,国际伽马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卫星在一个罕见的双星系统诞生时捕捉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时刻。红巨星释放出足够密集且缓慢的恒星风来给旁边的中子星提供物质,从而使已经死亡的恒星核心第一次产生高能X射线辐射。
此外,其他仪器的观测揭示了这个罕见双星系统的更多信息。例如,ESA的XMM-牛顿卫星和NASA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显示,这颗中子星每2小时自转一周。这个自转速度非常缓慢,一些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每秒可以自转很多圈。
分析显示,复活的中子星拥有一个强大的磁场,这通常是年轻中子星的特征。这很奇怪,因为红巨星是一种老年恒星。那么,这两颗恒星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天文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中子星的磁场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幅衰减,或者是中子星其实是在双星系统中后来才形成的。也就是说,这颗中子星是从白矮星演变而来。氧-氖-镁白矮星可以从红巨星那里吸收物质,当它达到足够高的质量时,就会坍缩成中子星(只有碳-氧白矮星在吸收足够多的物质之后才会爆炸成Ia型超新星)。因此,这颗中子星有可能不是直接从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来。
目前,这项新研究即将刊登于新一期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