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这首诗出自近代进步诗人张维屏之手,内容为鸦片战争时期广州郊区三元里民众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壮烈场面。
这一切还得从1841年5月27日《广州和约》签订说起。
合约签订仅仅两天后, 盘踞在四方炮台的一小队英军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广州城北五公里的三元里实施抢劫,还公开调戏妇女。
附近村民开始鸣锣相互奔告。
据史料记载,菜农韦绍光等自发组织起来,当场打死英军十多名,剩下的全部逃回盘踞地。为防止英军报复,村北三元古庙前很快聚集起不少村民,没有旗帜,就拿庙中黑底白边的三星旗当令旗,之后爱国士绅、举人何玉成等也加入,很快,附近103 乡的民众被发动起来,到庙中商讨下一步打算。
次日清晨,临时组建起来的乡团兵士开始对四方炮台英军盘据地发起猛烈进攻。
当时留守炮台英军司令是卧乌古派布尔利少将,亲率一千余名英军凶狠反扑。
不过,乡勇们并没有正面进攻,而是诱敌深入牛栏冈丘陵地带。
此时还有许多闻讯赶来的农民聚集于此,他们手持刀矛锄耙,气愤填膺。到了下午一点多,天突降大雨,英军火药被淋湿,无法使用,不得不仓促逃窜。谁知却被三元里的数万村民分割包围,损失近五十多人,卧乌古慌忙率部逃回四方炮台。
至31日,广州附近番禹、南海、花县、增城等县四百多乡的数万义勇兵士又闻讯赶来。
龟缩炮台的英军,不得不派奸细混出重围,带信恐吓当时主政广州军事的奕山,要他派兵将村民驱赶,否则将毁约攻城。奕山竟无耻地派广州知府余保纯亲自出面为英军侵略者作保释围。
奉命前往“灭火”余保纯,对村民又打又拉,英军最终才能脱险。
不过,至今三元里抗英斗争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如其组织者到底是谁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认为是菜农韦绍光,有些资料还介绍得十分详细,说是英军强奸了他的妻子。不过这个韦绍光不仅仅是个菜农那么简单,他还是一个天地会的人,于是他召集四里八乡的天地会和团练,对英军发起围攻。
这样看来,即使这个事件是真的,那么顶多是个起因而已,韦绍光还算不上真正的组织者。
我们再来看看梁廷楠在其著作《夷氛闻记》的卷三记载过这样一段话:英军“闯至泥城、西村、萧冈诸村落,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禹、增城连络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因为何玉成和梁廷楠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不会和民众站在一边。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的是,就是无人组织,斗争是自发的。《广东军务记》记载: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可以说,在整个斗争过程中,何玉成只起联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