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后记:人类文明史是与野生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赵序茅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8年3月3日,是全球第五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从生物学属性上看,人类属于灵长目人科,和猿猴类是近亲。从文化属性上讲,人类和那些其他动物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之一便是人类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并且可以传承下去。即便如此,人类文明并没有脱离动植物,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

石器时代:以采集为生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开始,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从食物来源上,那个时期的人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从自然界直接采集动植物生活。不过,石器的使用开始改变人类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人类由此可以防御凶猛的野兽,围猎大型兽类,采集更多的植物。

距今约250万~200万年,东非肯尼亚的科比福拉,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和哈达尔地区,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时代,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

中更新世的阿布维利文化是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考古发现其代表性石器是手斧,和手斧等工具伴存的动物化石有南方象、古犀、河马、剑齿虎等。

在美洲大陆,考古学家们先后在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六个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欧式石器,这些石器距今有1.9万年至2.6万年的历史。在迁徙过程中,北大西洋为当时的欧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仅有海豹、海鸟、各种鱼类,甚至还有已经灭绝的北半球“企鹅”——大海雀等,这些动物解决了迁徙途中人们的温饱问题。

在北美和南美只发现有晚期智人的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物。大兽猎人文化和早期的遗址存在绝灭种和现生种野牛的化石。早期的拉诺文化发现一处捕猎和屠宰的遗址,从这里发现了9只被杀死和肢解的猛犸象,还有马、野牛、貘等动物。

大约在距今8000~7000年,生活在格陵兰的以海兽和驯鹿为主要猎物的爱斯基摩人,他们使用细石器制成的复合工具。

古爱斯基摩人(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遗址中,出土的动物主要有:

重庆巫山遗址中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大熊猫等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山西西侯度遗址中发现了带有人工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用火烧过的动物化石;云南元谋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河北小长梁发现石器1000余件,动物化石有桑氏鬣狗、三趾马、三门马、披毛犀牛、羚羊等……还有更多,不一一列举。

重庆巫山步氏巨猿还原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北小长梁桑氏鬣狗化石(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石器时代:种植植物,驯化动物

从目前全球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情况判断,西亚和北非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证实,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成为全球最早出现农业和养殖业的地区。到公元前8000~7000年,主要种植有小麦,大麦和豆类。

中国部分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粟、黍、水稻的起源。公元前8000年,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是世界上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10000~7000年长江中下游为主是世界水稻的发源地。其代表性的遗址为:江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及湖南的玉蟾岩,发现有公元前10000年的硅化水稻和公元前7000年的稻田遗址。

水稻(图片来源于网络)

黍(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乎与农业同时,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动物的起源与驯化是一个令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非常困惑的问题,关于其驯化发源地,有单一中心说与多中心说两种观点。这里仅列举一部分驯化最早的动物。

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团队在东北哈尔滨附近首次发现了具有人类驯化痕迹的牛类化石,并经数年的努力对其完成了年代学、形态学、DNA测序等多指标的综合分析,确认了该化石的人类驯化痕迹,证明我国东北地区可能为至今未知的动物驯化源地之一。同时对该化石的系统测年结果显示其校正年代为距今10,660年左右,早于目前世界公认的10,500年,因此我国东北地区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驯化地,是人类驯化动物的重要起源地和家牛驯化的扩散中心之一。猪最初是在大约9000年前今天的土耳其东部得到驯化。此后,驯化方法也传播到了中欧、意大利、印度、缅甸、中国和新几内亚。

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团首次发现具有人类驯化痕迹的牛类化石,保存驯化痕迹的原始牛左侧下颌骨的唇冠面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