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从一个字头的诞生讲起,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就算祖师爷,当初伍子胥因父亲被诬谋反,全家人被楚平王杀害,唯有自己外出打猎逃过大难。走投无路,欲过昭关到吴国去,此时昭关张贴伍子胥像,悬赏缉拿。又急又愁之下一夜之间须发全白了,面目全非,结果混过了关口,来到吴国都城苏州,这时已身无分文,只好吹奏随身携带的长箫,借以乞讨过活。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兵打败楚国,鞭尸楚平王报了大仇后,他又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盗墓行当里边的祖师爷。这种传奇的人生之下有了可以让后世人们追寻的理由。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伍子胥虽然要饭,却并不是单纯的乞讨,附带着一定的技艺。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_图
现存的一种传统曲艺项目就是从乞丐身上演变而来的,叫做莲花落,也称落离莲或者摇钱树。由于历代的乞丐基数大,流行方式也特别广,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在当时而讲,这是盲人乞丐行乞时候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要纲领。后用方言演绎,达到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的效果,是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的。关于莲花落的表演,是说唱兼具的曲艺形式,大部分一个人表演,自说自唱,打七件子伴奏。
乞丐这个词语专属讨饭之人是从宋代开始的,《太平广记》中引《王氏见闻》的一句话,就将乞丐与马医、酒保、佣作及人贩子之流相提并论,《朱子语类》中也记载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以纸钞代替铸币流通之后,有的人早晨还是富商,傍晚就成了一无所有的讨饭乞丐。封建制度下对乞丐的管理实施制度化还在清朝,这就有了各种的条条框框,比如将乞丐编入地方保甲组织,选立丐头为管束之人,查造丐户牌册。制度化的产生同时也承认了乞丐的职业化,虽然有着不许硬索强讨,不得走出指定行乞范围,甚至还有一定的考核办法。但乞讨性质的无业游民无疑是社会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宋朝乞讨的乞人_图
明朝朱元璋在这个方面做出了许多的改变,清朝也有设立粥厂,发放恩赏米石等等手段。但乞丐总是有着各种办法在各种制度中进行穿插,比如清代为了查明乞丐中有没有匪盗之流,有通过丐头的稽查随时向政府管理人员禀报的权限。对于外地而来的乞丐,还要做到各坊不得容留,丐头必须报官,官方发口粮送回原籍。丐头循环册还须每月月终送县倒换。对于少壮乞丐,则问明籍贯,报官送回原籍,强迫他们劳动就业。
可见乞丐这个行业在任何朝代都是不受待见的一个群体,乞丐的组织庞大繁杂,人员比例更是多样。老弱病残是一种,无业游民是一种,有些是战争性质带来的,有些是身体条件造成的。但不论怎么说,乞丐中不愿受苦,装疯卖傻博得同情的更多。乞丐的历史也和文明社会同步,在宋以前,有《孟子》,《吕氏春秋》,《后汉书》等等里边都有乞人,丐人,乞索儿的称呼。从民俗的角度乞丐的名称就更多一点,叫花子,讨吃货等等数不胜数。
射雕英雄传83版的丐帮帮主洪七公_图
这样大型的团体并且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自然是文学作品中值得一提的。丐帮本来就是乞丐的社团,后来在武侠小说中作为了虚构的武侠帮会。但这帮派和其他名门正派也有不同,应该算亦正亦邪之间。倒是不论武侠还是历史,丐帮的确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武侠中的丐帮有着各种绝学,什么打狗棒,降龙十八掌等等,但于现实而言,真实的丐帮当然没这么玄乎,但这杆子的确是有的。
清末民初之时,丐帮的组织就比较发达,如北京的丐帮有蓝杆子,黄杆子两支人马,这个黄杆子就是一群破落贫困的八旗子弟所组,这要回到大清年间,还都是些体面人,锦衣玉食自然不再话下。结果天道好轮回,转眼这群王公贝勒就成了丐帮里的丐头,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净衣派。蓝杆子就是由普通乞丐组成的社团,首领是从普通乞丐中选举而出所的,也可以看成是武侠小说当中的污衣派。这二股势力其实还算小一点的,当时还有个叫做穷教行的组织,并且帮中还有派别,行话叫大筐,二柜!这个大筐就是由瞎、瘸、聋、傻、哑、瘫等残病乞丐组成。二柜其实和正常人一样,只是不愿意受苦挣钱,就做了职业乞丐。
清朝的街头卖艺_图
不论是哪方面讲,乞丐中正常人的比例永远比真实的残疾人要多很多,为了博取同情自然就要付出相对的代价。古时候比较简单,像什么受灾了,被强盗劫了都是很正常的理由,他不像现在需要用尽了脑子来编瞎话,还得有道具来进行表演。人员的组成是多样化的,拜的码头也就不一样,你像伍子胥起码还是有才艺表演才乞讨的,可这行里的祖师爷并不是只有这一个,还有范丹,朱元璋,甚至连武松这种杜撰人物都有。
有道是高高山上一根棒,好活一阵是一阵,或者说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背起花鼓走四方。乞讨者会编出无数的理由来进行乞讨。其实在正常年景中,人是有贫富区别的,但同样有勤奋与懒惰的区别。编上两句喜庆的顺口溜就能换上一顿好吃食,那么吃惯了这碗饭,懒惰的人哪里还想着会去干点别的?于是乞丐也就这样形成了团体,也得拜师。虽然这里不教降龙十八掌,但还真有教武功的。
晚清的乞食者_图
因为乞丐种类繁多,并且有文武之分。像沿门乞食的叫花子,不论男女老少、瘸瞎聋哑都是如假包换的真穷人。武行就有叫街丐、钉头丐,柱头丐、蛇丐的,一般多以强讨硬要恶形恶状出现,现在我们一些地方上的碰瓷手法,以及非常恶劣的习俗都是这帮人留下的。文丐就有一定的文化,还要会一定的乐器,也叫响丐,打太平鼓,打竹板你,唱花鼓等等说些喜庆话,求两个赏钱过活。
纵观历史下的丐帮,好逸恶劳是关键之处,俗话讲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丐帮无疑为这种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古而言,乞丐头权威无限,负责地盘分配,小乞儿若是不能按时孝敬头儿,挨顿打骂事小,被赶出地盘成为流丐是常有的事,甚至遭受帮内私刑丢了性命都算正常。如今这种事情却也不差,越是商业的地方越是有乞丐的身影。你要说文化,丐帮留下了传统曲艺的段子,你要说命运,一人一条命,有的人就这么把自己给糟蹋了!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彭程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