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士族阶层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阶层,从庙堂到社会底层,从文到武,从豪杰到流氓……到处都可见到士的身影。由于地位出身理想各有不同,因此政治主张和要求也是各有不同。
首先,出在社会的底层“士”,地位较为低下。他们常常无法掌握住自己命运的航向,人生历尽跌宕起伏,他们在感慨、忧叹时运不济的同时,也在对自己的人生遭际和命运的不公予以强烈的抗击。
其次,“士”中的另一些佼佼者,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互相之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人被称为先秦诸子。
先秦士族阶层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视甚高,有的人认为自己拥有一身才学,不愿俯身与百姓同劳作,成为君王驾驭盘剥的对象。他们不甘心现实给他们划定的笼套,一心想冲破这些现实的束缚达到自己追求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他们又想砥砺自己的名节,不愿阿谀奉承,不愿攀附权贵。所以,生长在狭小社会空间中的士族阶层自然看不惯很多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他们对于这些问题在找不到解决门路的同时又常常不惜以自己的笔墨来予以抨击,予以鞭笞。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与不满。
先秦时期社会动荡,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相对宽松,由于思想和舆论环境的自由,先秦士族阶层没有过多的受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人身的强制。
他们对于时代的关注又是源于他们“士志于道”的传统精神,对于时政等这样的国家政治生活有相当的关注,在关注的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道义,不符合他们阶层道德准则所作出的行为又常常被他们所唾弃、指责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