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爱情传奇:“思念”出来的皮影戏

每次过年过节都少不了皮影表演,电视上、庙会上、公园里、剧场里等等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身影,而且现在的人们对于民间艺术都抱有很大的兴趣,每次表演皮影戏都会吸引许多人的眼光,那么皮影戏是怎么来的呢?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制作考究,精选上等牛、驴、马或骡之皮,加以药物处理使皮革变得薄而透明,易于彩绘,而后手艺精湛的民间艺人开始在这些兽皮之上进行绘画和雕刻各种活灵活现的戏剧造型,经过上色、缝缀和涂漆之后便制作完成。演出时,皮影人通过手指操纵三五根竹棍使皮影在1平方米白纱布做成的屏幕后面表演各种动作,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用浓厚的乡村曲调唱述故事。把皮影戏称为世代传承的经典不无道理,原因还得从它的由来说起。

图片来自网络

西汉时期,汉武帝宠妃李夫人薄命早逝。这位倾国倾城,妙丽善舞的佳人留给汉武帝的是绵绵无尽的思念。汉武帝每日茶饭不思,对着李夫人的画像独自忧伤,无心理政。众臣子心急如焚,可又无妙方良策,只能静候汉武帝自愈哀伤。

方士李少翁得知汉武帝的近况,甚为担忧,闭门不出思忖良方,期望能解汉武帝相思之苦。夜晚时分,百思无策的李少翁靠在椅子上闭目稍事休息。这时,一位侍女掌着灯,一位侍女端着饭菜来送宵夜。李少翁睁开眼只见侍女的影子随身而动,忽隐忽现,不禁哀叹道:“如今皇上形单影只,身旁再无李夫人身影相伴,唯剩思念如影相随,可叹皇上思念心切,难以忘怀,这该如何是好?”

几日后,李少翁因事外出访友,路遇一个杂耍艺人在路边卖艺,热闹非凡,禁不住驻足观看。只见杂耍艺人手持操纵杆,控制与猴子布偶的头,双手和双脚连接着的五根线使得布偶做着各种动作,如眺望,盘坐、行走、翻滚、腾跃等,灵活至极,引得掌声阵阵。李少翁看得兴致勃勃,忽然注意到猴子布偶表演动作时地上的影子也栩栩如生。看着地上灵动的影子,侍女的身影也浮现在眼前,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返回家中后,李少翁请来当时最有名的民间艺人,让其依据侍女的模样,以绵帛制作成侍女的影像,手脚和头部仿造猴子布偶系上绳子和操纵杆用以控制动作。制作完成后,李少翁又请杂耍艺人教其如何灵活地控制侍女布偶。几经练习,他很快便操作自如了。掌灯时分,李少翁将侍女影像投放到墙上或者白纸上,视觉效果不甚理想。一个聪明的仆人取来白色纱幕请他尝试一下。试过后,李少翁不胜欢喜:纱幕上映出的影像颜色鲜明,时隐时现,仿若真人站在后面。

图片来自网络

一切准备就绪,李少翁择日奏请皇上赐予李夫人的画像,便有方法使得皇上不日得见李夫人。汉武帝闻之大悦,遂赐画像。几天过后,李少翁入宫,在一间净室内将一切准备妥当。汉武帝落座后,只见灯烛亮起,白色纱帷后边,李夫人的身影依稀可见;乐师开始作乐,李夫人曼妙的舞姿影影绰绰,好似真人重现。汉武帝为之动容,意欲疾步上前相见,李少翁赶忙制止,启奏道:“陛下,此乃李夫人的影子,只可远观!”汉武帝无奈止步观之,乐罢舞停,龙颜大悦,遂拜李少翁为文成将军。此后,每当汉武帝思念李夫人心切之时,便会召李少翁进宫请李夫人“现身”一解相思。李少翁一夜之间功成名就,“请李夫人影子献舞之事”在民间广泛传之,被人们成为“影子戏”或“灯影戏”。

至此以后,民间艺人争相效仿,并逐渐尝试各种材料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偶人,最终价格廉宜,易于携带,保存长久的兽皮成了制作偶人的不二选择。民间逐渐出现了以演影子戏为生的艺人,被人称为皮影人。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世世代代的皮影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鲜活多面的戏剧人物,并与地方戏曲巧妙的结合,演绎出精彩纷呈的皮影戏。皮影戏在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中源远流长,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终成传世经典。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