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凡普快车对外进行了品牌升级,“F”和“C”组成的“心”形标志格外显眼。一家公司的品牌升级本无可厚非,可对于处于风口之上的汽车融资租赁而言,金融科技和汽车的融合已经愈演愈烈。
一面是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一面是刚刚起步的行业现状,在机会和风险的较量下,国内汽车融资租赁领域在近一年中出现了十余位玩家。不过仍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如何抓住汽车融资租赁的窗口期,进而实现行业的教育、普及和对市场份额的收割。
以租代购的行业革命
汽车融资租赁的说法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出现,只是受限于彼时金融征信和汽车产业的先天性不足,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如今蓬勃发展的汽车融资租赁,也可以说是“以租代购”,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缓解有车一族的资金压力,被视为分期购车的未来趋势。
而之所以称之为蓝海,相比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的国家,其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市场渗透率业已超过50%,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仅仅只有1%左右。与传统的购车方式相比,“以租代购”的汽车融资租赁显然更具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只需支付车辆的购置税、保险、上牌、GPS等前期费用即可提车,这种低首付、低门槛的购车选择无疑是变革汽车金融格局的有力“武器”。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加速行业变革的三个有利因素:
其一,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虽然再创新高,可增幅只有3%左右,创造历史新低,奇瑞、长城等厂商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一现状势必会倒逼行业变革,汽车厂商需要维持更乐观的销量增长,汽车融资租赁在国内的大范围推行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其二,商务部在去年印发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推动汽车流通模式创新。这部新规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汽车销售的门槛进一步放松,有更多的玩家可以进入这个行业,汽车融资租赁平台便是其中之一。
其三,诸如凡普金科等金融科技公司在过去两年中发展迅速,不仅建立了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还完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覆盖。当汽车、金融、互联网之间的边界不断被打破和重建的时候,大批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趁势而入,专注于汽车融资租赁服务的凡普快车便是例证。
当然,汽车融资租赁涉及到汽车厂商、银行和金融平台、保险公司等多个环节,也注定了行业竞争的多元化,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晋升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国的背景下,是照搬美国、日本等成熟模式,还是形成中国特色的差异化玩法?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中国式的出口和方向
在欧美市场,汽车融资租赁和传统金融方式的差距逐渐拉小,核心竞争力无外乎亮点,一个是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定制化的购车选择,另一个就是更具诱惑性的优惠方案,比如美国融资租赁产品对客户个人纳税的税前扣除帮助。
可在中国市场上,汽车融资租赁和传统金融方式的份额对比可谓天差地别。比如说中国的汽车市场主要有四种力量,商业银行和主机厂金融公司是汽车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凭借先天优势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平台及汽车电商等互联网阵营仍处于劣势。
2017年共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披露了增资计划,其中宝马汽车金融、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金融、天津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和东正汽车金融已获银监局正式批复,增资总额高达145.5亿元。而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长安汽车金融的金融注册资本也从2017年的25亿元增至47.68亿元,成为第八家公开增资信息的汽车金融公司。作为市场上的既得利益者,汽车金融公司似乎有意维持当前的市场格局。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参照建元资本发布的《2017中国汽车金融报告》,预计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保持25.7%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元,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汽车金融领域的蛋糕之大吸引了BAT等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借助于本身的流量、入口、技术和平台优势,将汽车“以租代购”模式推上了风口浪尖。
况且,相比于传统的贷款购车业务,汽车融资租赁有着以下几个无可比拟的优势:
比如较低的首付比例,较低的月供,扩大了覆盖的用户群;
比如期限灵活自由,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选择;
再比如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综合服务,诸如汽车保养、保险等。
可以预见的是,用户将成为这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对于用户来说,汽车融资租赁的模式实现了汽车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可以先用车、后买车,一般来说租金的价格远远低于月供。除了产权和资金杠杆的差别之外,与普通的银行按揭几乎没什么实质的区别。
凡普快车是如何切蛋糕的?
映射到行业竞争的层面,所谓的优势和劣势无不基于消费者的选择,凡普快车看到的恰恰是这一机会窗口。
从2017年6月份上线开始,依托于凡普信全国布局,凡普快车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便覆盖了全国160余座城市。此次对外公布新版LOGO,不难看出凡普快车在高速扩张半年之后的品牌升级,新版LOGO是由大写英文字母“F”和“C”组成的“心”形,蓝色和暖黄色相间,既传达出了凡普快车依托金融科技,秉持技术驱动业务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拉近了平台与用户的距离,让用户感受到金融信息服务的温度。
与之对应的还有凡普快车品牌升级背后的思考。正如前文所说,美国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弯道超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多样化和定制化,凡普快车所秉持的是定制化和人性化。
目前凡普快车采用的是售后回租的融资租赁方式,提供短期和中长期两种服务模式,其中短期模式租赁期限为3个自然月,适用于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的人群;中长期模式的租赁期限有12、24、36个自然月三个类别,为有长期资金周转需求的人群提供费率低且优的融资方案。
颇为人性化的是,用户在申请融资前,可通过系统中“车辆估值”了解所有车辆融资金额;而当用户正式申请时,可在凡普快车平台上直接估价,快速完成融资,短期长期两种模式申请金额最高都可达到车价的1.5倍。简而言之,用户在保留车辆使用权的同时,还可以迅速收回高出购买汽车的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凡普快车已经和凡普金科旗下的凡普信等产品打通,满足了用户一站解决资金的需求,形成多维度的信用生态闭环。相比于商业银行和传统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优势不言而喻,也是在汽车融资租赁赛道上抢夺市场份额的不二法门。
与其它品牌相比,凡普信CEO刘琦认为凡普快车具有三大差异化优势:首先,凡普快车采用了“审人+审车”新模式,既看车的价值,又看人的信用风险;其次,依托凡普信4年多以来评估个人信用的经验,凡普快车起步即拥有较强的判断用户个人信用价值的能力;第三,基于凡普金科的金融科技研发实力,凡普快车在人工智能风控和反欺诈体系上已经走在行业前列,可以有效服务那些真正有需求、也具备还款能力的用户。
“我们在车辆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同时也对人的信用资质进行审核,所以在额度、费率上我们都可能会更有优势,但同时我们对用户的筛选也会更加的严格。”刘琦表示,凡普快车希望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售后回族的车辆融资租赁服务,还能通过这种服务筛选出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都很好的人,将来可以给他提供第二次服务,以及更加定制化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的服务,基于这种漏斗式定制化的人车结合模式,为行业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结语
中国汽车金融渗透率仍不足40%,远低于全球70%的平均水平,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坏消息。随着90后、95后等具备前瞻消费观念的人群成为汽车的消费主力军,加上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理念的大众化,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迎来指数级增长,汽车融资租赁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
同时,凡普快车的的品牌升级和理性发展,又何尝不是行业向好的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