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各个列强的瓜分下变得虚弱不堪。而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陆军,也被协约国强行缩减至了10万人。最惨是,德国人不被允许拥有装甲兵。空军也被勒令解散,而强大的公海舰队也被战胜国“分赃”或是自沉。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军并不允许拥有装甲兵,所以,德国人要想研究的装甲战术就只能“就地取材”。在1934年以前,魏玛国防军的军事演习中出现的坦克,装甲车要么是用加了钢板的民用汽车代替,要么干脆就是在自行车上套个“坦克纸模”。但就算在凡尔赛锁链下,德国人也依旧没有放弃探索装甲战术的梦想。
不过,日后在装甲战术上领先于欧洲的德国军队,在二战前对坦克的研究却是“随大流”。在1930年代,欧美各国的掀起了一股“多炮塔坦克”的新兴技术。而这些坦克也是被设计者给予了承担性能全面,威力强大,成为横扫陆地的“战舰”的期望,德国人也一样。Nbfz重型坦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Nbfz重型坦克的彩绘和线图
Nbfz重型坦克(德语:Neubaufahrzeug,意即为新结构战车)是1933年魏玛国防军向当时国内的两大军工巨头——莱茵金属和克虏伯公司下的大订单。这个在当时看来无比庞大的“怪物”有两门火炮,一门75毫米一门37毫米。另外在前后车体还布置有两挺“德莱塞”MG13型车载机枪,在公路行军时最大时速可达25公里。然而,Nbfz虽说重达23吨,防御却依旧是个脆皮壳。正面装甲最厚也不过20毫米,侧面和炮塔位置更是只有6毫米!而这种“多炮塔”的设计理念很显然是跟了当时苏联的T-28型多炮塔坦克的“风”。
当然,Nbfz在产量上也权当是个试验品。总共只有5辆实车下线,但是这款德军的多炮塔坦克出现的时机相比一号坦克还要早了一年,足以可以算得上是二战德军坦克的“老前辈”。
5辆Nbfz的实车分别于1934年-36年陆续下线。当然,德军也没指望这些老前辈们能够充当什么冲锋陷阵的角色,无疑只是当个早期装甲兵的教学器材罢了。
▲德国人的“克虏伯多炮塔战车”在完成了训练,演习等基础使命以后相继进入了陆军装甲兵学校成为了雕塑。作为克虏伯多炮塔战车的延伸,Nbfz却参加了实战。
1940年4月,德军正式发起了代号为“威悉河演习”的进攻行动,正式对丹麦,挪威两国宣战。由于当时没有足够的坦克来支援陆军单位,那些原本用于教学用处的Nbfz重型坦克总算是派上了用场,它们被划归到了第40装甲营的属下开赴前线,与当时同样增兵挪威的英法联军作战。
▲1940年4月运抵当时挪威首都奥斯陆的3辆Nbfz重型坦克。
▲归属第40装甲营的Nbfz重型坦克正行进在挪威的街道上
Nbfz重型坦克的首战记录是在1940年的4月22日。当时该型坦克奉命向驻守一座挪威小村的英军士兵发起进攻。驻守该村的英军使用在发现了凶猛来袭的Nbfz重型坦克以后,举起博弈斯反坦克步枪发射穿甲弹,将一辆Nbfz的两名成员打死。这辆鲁莽的Nbfz随即停止了进攻并果断选择了后撤。
此外,根据当时的德第1装甲军的记录,另外有3辆Nbfz重型坦克参与了1941年6月的东线大进军,并击毁了不少的BT轻型坦克。最后的一辆Nbfz重型坦克确信是被装甲兵学校回收并被当作人民冲锋队的靶子。
▲博弈斯反坦克步枪,13.9毫米的口径足以在1940年击穿众多的德军主力坦克
▲1944年使用“战车杀手”进行训练的人民冲锋队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