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今天,捐献无数顶级国宝的民间收藏第一人张伯驹逝世

【1982年2月26日】36年前的今天,捐献无数顶级国宝的民间收藏第一人张伯驹逝世

(张伯驹夫妇合影)

【显赫的民国四公子】

1898年,张伯驹出生,祖籍河南项城。幼年过继给伯父、清末直隶总督及河南都督张镇芳。袁世凯也是他表叔。19岁,考入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科,毕业后先后在军阀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部任职。时人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1927年(29岁),退出军界,投身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等职,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年轻时的张伯驹)

【艺坛最后一次绝唱】

在公务之余,张伯驹常常写诗、填词,对戏剧、书法非常喜爱。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等人组织了“国剧学会”。

1937年,张伯驹40岁生日,他组织一大帮名角,举办了轰动全国的河南旱灾筹款义演《失空斩》。其中,张伯驹饰孔明、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王凤卿饰赵云、程继仙饰马岱、陈香雪饰司马懿、钱宝森饰张郃。演出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次义演,被称为“艺坛最后一次绝唱”。

【变卖家产收藏国宝】

张伯驹也热衷于收藏文物,收藏大量中国字画。

张伯驹最早是在湖北一次赈灾书画会上见到《平复帖》的,当时所有者是道光皇帝的曾孙溥儒(溥心畲)。1936年,溥儒将所藏的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卖出,流落海外。这件事情让张伯驹久久不能释怀。

张伯驹深恐《平复帖》蹈此覆辙,委托琉璃厂一家老板代为求购,但溥儒索价20万元,未能成交。第二年,又请张大千代为求购,同样未成。后来,偶然得知溥儒丧母,急需钱财,经傅增湘斡旋,以4万元购得。张伯驹后来得知,有日本人也打算购买《平复帖》。

(国宝:西晋陆机《平复帖》)

【不卖国宝的绑架案】

1941年6月,盐业银行副经理勾结汪精卫政权76号特务组织,在上海绑架张伯驹,勒索赎金200万(一说200根金条)。当时,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变卖字画,拿钱赎人。但张伯驹暗示家人,不可以变卖国宝。

于是,僵持了近八个月,张伯驹冒着可能被“撕票”的危险,也不肯变卖藏品。直到绑匪妥协,将赎金下降到40万,张家人经多方筹借,才将张伯驹救出。

是年秋,全家迁居内地,家人将国宝《平复帖》缝入被套中带走。

【没有股票的盐业银行董事】

抗战胜利后,曾任河北省政府顾问、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等职。1947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9年以后,盐业银行公私合营,张伯驹以董事身份参与财产评估后,以个人无股票不能再任董事为由,退出了公私合营银行。

1952年,经郑振铎推荐任文化部顾问。


(张伯驹独创的鸟羽体书法:萃锦聚箐)

【捐给国家8件顶级国宝】

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帖》、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顶级国宝。

1956年7月,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亲笔为张伯驹颁发了褒奖令。


(唐杜牧《张好好诗》)


(宋范仲淹《道服赞》)

《平复帖》为西晋大文人陆机手书真迹,距今已有近1700年,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篇鼻祖”。它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 “中华第一帖”。

《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历代书画界都将其奉为绝无仅有的极品,称它是“国宝中的国宝”。


(隋展子虔《游春图》)

《上阳台帖》是李白所书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这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


(唐李白《上阳台帖》)

【不能住单人病房的老头】

1958年,张伯驹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在陈毅的干预下,张伯驹夫妇到吉林省博物馆工作。文革期间,张伯驹被批斗、抄家、隔离审查,送往吉林舒兰县插队,因年龄太大遭公社拒收。夫妻俩只好回到北京,靠亲友接济勉强度日。

1972年,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张伯驹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0年,张伯驹获得平反,恢复名誉。

1982年正月,赴宴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因“级别不够”不能住单人病房,只能和七八位病人挤在一个病房。不时有重病号抬进来,死人被拉出去,心绪不安的张伯驹要求回家。2月26日,张伯驹不幸离开人世,终年84岁。


(1981年,张伯驹、潘素与女儿一家合影)


(1982年2月25日,张伯驹最后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