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远比努力重要,职业态度决定人生高度,追求结果的同时别忘记带上过程。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成功首先源于正确的选择,你选择好了,就要立即付诸行动。因为明智的选择胜过盲目的执著,尤其在职场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你要选择高超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且放下心中的牵绊,去选择简单的幸福。
时光冉冉,岁月如梭,回忆起十几年前,自己踏着崭新的皮鞋,套着条格纯白衬衫,一边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闯荡北京,一边憧憬着北漂的新生活,想想也是醉了!临行前父母给我三千元,我暗自告诉自己:“花光后绝不和父母再要生活费了。当时的信念就是:“我一定要在这座城市有尊严的活下来!”
应届毕业生:出师不利但学会了坚韧与复盘
翻开9年前尘封已久的日记本,我曾写下这么一段情凄意切的自传体故事(阅读紫色文字犹如咖啡加奶,略过并不影响整文理解):
虽然对北京不算陌生,每次从东北老家去南方的大学都会经过北京西站转火车。但是,在北京独立生活还是第一次。当时,就想锻炼一下自己,独立面对新环境的勇气!虽然前途未知,可是总要去拼一拼吧?大三暑期第一次踏上北京中关村的热土,先找了附近的招待所入住,普通标间房费120元/天,当年也算奢侈了一把,毕竟房间有窗户,不是地下室的床铺。每天游走于各个IT公司楼宇之间,我用一天时间从太平洋数码电脑城1楼跑到23顶楼,一层一层地问遍所有企业,是否需要网站设计师实习生。当时并不知道如何找实习工作,问到自己的微笑开始僵硬起来,见到有人愿意给我倒杯水并询问自己的情况,委屈的泪水最终还是没能忍住,一种既崩溃又复杂的心情蔓延开来,那天自信的灵魂感觉第一次被骨感的现实鞭挞着。最后的结果是,有一家电商公司愿意无薪包吃包住看看我的建站能力,考虑再三觉得自己能力欠缺很多,如果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机会,为什么不回去学习与休整一段时间,带着作品再来应聘!?当然,我要先学会如何在网上做一份简历,重新申请适合自己的机会。我的心态在那段经历中得到空前绝后的磨砺,反正抗打压能力是增强了,学会收起眼泪坚毅地潜行。后来,那些记忆对我日后影响深刻,事后反思也成为我新的习惯,因为那是我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催化剂。
我不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但我希望这些亲身经历,足以唤起某些读者对于北漂青春岁月的记忆,这些记忆平凡而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同的人生路上重复上演着,无论过多少年都是我们最珍贵的阅历财富。
在知乎上经常有应届大学毕业生邀约我回答:“如何选择准老板?什么样的领导值得下属跟随?” 这些反映问题很聚焦,初入职场的菜鸟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直接汇报人,并获得更好的快速成长呢?在管理课程上,讲师提到员工眼里管理者分为四种:
专业型:有专业深度,对行业趋势有非常准确的判断,有长远规划并具体实施的能力,但情商不高且管理协调能力弱。
管理型:业务能力几乎空白,管理协调能力超强。
全能型:即有专业深度与背景又具备管理情商的职业经理人(少的可怜)
三无型:既无专业背景,又无管理协调能力,还无同理心(比较常见)
对于专业型领导,“海绵型”(工作年限3年以下)员工适合去跟,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往往这类员工适合被带领具体做事;
对于管理型领导,“上升型”(工作年限3-8年)员工适合去跟,领导愿意放权,给技能型员工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往往这类员工适合被引领做具体事;
对于全能型领导,就不适合管理完美主义者和偏执狂员工,因为这类员工适合创业,其他没有创业打算的员工适合跟,并且这样的领导会让你成长很快。
对于三无型,遇见了尽量躲开吧,趁早离开他的魔爪。
一般情况下,情商高的无性格员工+情商低的有性格老板=稳定合作关系;情商低技能强员工+情商高无性格老板=稳定合作关系;当然如果员工情商也低,智商也低,这样的人只能选择创业做被忽悠的老板。世间万物之间只有互补,这样才会有稳定的结构。
三年职场人:既要做海绵也要做别人的导师
翻开7年前皱皱巴巴记事本,我曾写下这么一段荡气回肠的自传体故事(阅读蓝色文字犹如烤牛排撒点黑胡椒,略过并不影响整文理解):
第二次来北京,我学会带着在线简历和作品,毕竟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几十次的披荆斩棘,曾面过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也谈过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最终还是选择去一家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的国有软件企业。在国有大型企业作为一个新人,先要学会做一块海绵!对我而言,就是学习如何成为需求分析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这么一个三合一的角色。那段日子里,工作上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每天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头发也由浓厚变为稀薄。就在那时,头一次对工作压力有了深刻体会。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继续顶住压力,开始阅读行业里的专家文章与书籍,大量访问牛人博客以及相关行业内容聚合网站。三个月后,我现学现用给部门做了一次全员分享,没想到效果还不赖,竟然得到了领导颁发的培训讲师奖金。慢慢地我开始意识到,在全新领域的独立探索,是可以给自己找到未来职业生涯方向滴。没错!当年开始痴迷于互联网领域的产品设计。在软件行业接触的人越多,就越能体会软件行业开始后劲不足,而未来五年将是互联网腾飞的时代。(后来IT行业全球市场变化也验证了个人判断,即谷歌的市值已渐进式地超过了微软。)巧合的是这时候猎头发现了我,群里结交的小伙伴也做了内部推荐,几乎同一时间推荐给国内电商行业的一家新锐势力上市企业(后来它就成为国内电商的巨无霸)。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我开始有点不知所措,去做朋友内推的支付工具、C2C电商?还是猎头推荐的B2B电商呢?经过深思熟虑的比较,选择一家上市主体公司的业务团队,也许更适合自己。考虑到当时B2B团队人数比较多,便于形成讨论的成长环境。而个人成长专业学习环境的考量,对于年轻的我更加重要。至此,一场漫长的B2B电商产品设计之旅开始了!
阅读与写作让我在参加工作的三年里,专业技能成长飞快。发表在自己博客上的产品设计文章多次被多家行业内容聚合类的网站媒体平台转载,其中一篇还入选了《商界评论》杂志专栏,也和一些行业内的朋友们一起撰写过产品设计类的入门书籍。在杭州的几所高校也被邀请做过几次公开课,每次与大学生的交流,这种互动式独立思考总让我可以领悟到工作与生活之外更多新奇的东西,这些在脑海里产生的潜意识,又很好指导了我在工作中的创新。
三年职场的经历让很多人可能会成为中层管理者,而我当时阶段性目标就是先成为圈子中的一员。那时候我对有效管理的课题很痴迷,那一天偶读德鲁克大师的管理书籍,里面大量的篇幅再介绍有效管理。我对管理的理解喜欢化繁为简,其实管理的是什么?个人认为向下管理的是如何培养团队成员的预期,向上管理的是如何引导Boss的预期。如果你招聘的下属,你不知道他的预期,即使知道也满足不了,建议别招聘进来,进来了也留不住!如果面试你的领导,你是无法引导他的预期的,那你进入公司后会比较牵绊,做好沟通变得更重要了,可以选择性慎重加入该团队。
互联网创投圈里曾流行这么一句话:“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得三方优者方可创业互联网之群雄逐鹿。” 回想起阿里人那段日子,运营之所以在阿里很强,得益于电商业务本身就是一种重运营业务,产品与技术也很重要但无须在电商业务层次上做到极致,反而运营在电商业务里需要有更多极致发挥。随着阿里业务的扩大,集团也发现电商不再完全代表阿里的雄心壮志。更多在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物流的资源投入,使阿里的拳头力量由运营团队转移到产品、技术、业务团队等。所以,研究一家企业的优劣势,评判对与错,分析输与赢,要先从业务模型着眼。针对不同阶段貌似偏离航道的做法,也许是当时以及未来十年里最正确的选择。
五年职场人:学会如何成为解构化思维的人
翻开5年前斑驳点点的记事本,我曾记录过如此真情满满的美好记忆(阅读绿色文字犹如枣粽蘸白糖,略过并不影响整文理解):
第三次再回北京定居,我总是难以忘怀杭州的小溪湖畔的山山峦峦,味蕾在龙井淡茶与抹茶酥饼之中腾飞弥散。在我职场里最开心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真真切切在公司里获得很多挚友,这份小幸运一直伴随我日后的成长。在阿里这样的一个大平台里,你会接触许多很有想法的技术开发专家、运营专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曾参与号称阿里B2B历史上最大资源投入的项目(X类目运营管理工具)的艰苦战斗,感受过B2B信息平台升级到小额批发交易平台(1688)的焦灼,见证过小额贷款项目(网商贷)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向的全新探索。还记得自己是刚入职就被闭关了(加盟X项目团队),来自中文站的我和国际站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被关在创业大厦的一楼会议室,遇到难点当面讨论马上解决,协调效率极高。当时的阿里B2B的网站类目是海量而无序的,而我们要呈现给买家的是一个超市货架式的类目体系,而面向卖家我们希望是仓库式的类目体系,过程是艰苦的但我们还是圆满完成了。传统的信息平台交换定位,无法获取买卖双方关键交易数据,所以也无法服务好买卖双方。因此1688被定义为更垂直的小额批发交易平台,立足于电商B类用户最在意的四个字:“多快好省!”我们很快重塑了1688的商业模型,让当年的诚信通会员售卖额也因平台服务价值的提升水涨船高。小额贷款业务是1688为中小企业建立数字化信用体系的一块奠基石,其战略意义大于实际的盈利好处。那些阿里大大小小的项目让我日趋成熟,回到帝都后时常想起那些老战友(老同事),更多的是对阿里巴巴以及同事多年来的感激与想念。后来偶然加盟了一家创新孵化器公司,从此与移动互联网产品(视频、旅游电商、地产电商)有一段不解之缘。
我发现落后的管理制度永远是A管理B的模式,先进的管理模式应该是灵活人性的协作制度配合企业价值使命感,并引导员工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就是先要具备解构化思维能力,能够从现象看到本质,但也要避免管中窥豹,更要避免思维定式。在阿里曾经历过一个真实案例:曾几何时阿里巴巴B2B网站与淘宝网相比,在用户体验方面感觉不像一个层级的,某些B端产品经理竟然认为:“用B2B平台的老板都是些‘土狍子’,他们不需要美观的视觉效果和简单易用的交互方式,和C2C网站用户群体喜好完全不同。”这TMD就是活生生剥夺B2B用户追求美好用户体验的权利嘛。一切都是想当然!有这样想法的产品经理完全是挑战用户忍受力的底线。而现象其实是这般非常难用的B2B的平台,只要能让B类用户赚钱,他们也就忍下来了。但经过深度思考,结论不应该是B类用户就喜欢此刻的网站体验设计呀。那什么才是好产品呢?简单说就是可以恰到好处地设计满足用户需求,拥有完善的技术实现方式,可健康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而恰到好处的设计展开来说,就是具备启发式交互的基因,并利用视觉语言唤起用户渴望追求美好的情感。当面对复杂的业务,五年职场人需要一种化繁为简能力,具体就是拆解业务需求能力。从愿景到战略,从战略到战术,从战术到产品,从产品到组织架构调整,从组织架构调整到人员招聘与内部培训,从人员招聘与内部培训到财务预算等等。复杂问题总是一环套一环,而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解构,一层一层剥,耐心地剥茧抽丝来寻找答案。
八年职场人:学会如何成为改变组织格局的人
翻开2年前封面有些卷曲的小本子,我曾记录过如此洋洋洒洒的文字(阅读橘色文字犹如红豆吐司配黄桃果酱,略过并不影响整文理解):
坎坷荆棘总会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摔倒,然后自己又会无数次努力挣扎着爬起来,继续潜行。以为背靠一家国内最大搜索引擎企业的资源支持,所供职子公司的三个项目都可以实现自己最终的梦想。后来的结局就像一本书里写的那样:“成功不是历史的轮回,其实是由很多偶然因素组成的。”耳边不时回想起迪克牛仔的歌曲《梦醒时分》,油然而生的一种灵魂力量让我把担心害怕都收起来,留给自己的只有坦然以对。当自己开始不纠缠于过往,不抱怨于琐事,不傲娇于枭雄,不贪恋于权色,不逶迤于奸佞,不休止于思辨,个人的征途格局开始不止于星辰大海。思绪万千我仿佛回到那个视频战场,若Ku6当初不模仿Youtube,它会不会不那么快没落呢?若爱奇艺早点开启明星直播App产品,是不是它会火成直播模式的微博呢,上市也不会拖那么久了?恍惚间回头看看旅游电商,若去哪儿的股权结构和阿里一样有先见之明,也许不是被别人合并而是并购别人吧?迷瞪回头瞧瞧地产电商,若当年的腾百万押对宝用对人,先从线下痛点开始解决,也许今天的“互联网+”牌友也不同了吧?可惜历史不容假设,百年之后我们每个人也只是历史里的过客与宇宙中的尘埃而已。何为对错?谁输谁赢?就留给后世去评说吧。
我曾经一度固执地认为:“只有弱者,才靠左右逢源博感情来巩固职场地位,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把时间浪费在企图和所有人做朋友这件蠢事上。职场的本质,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个人经验增值,双赢才能共荣。” 后来我觉得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如果你把自己当专家来看,而不是一个改变组织格局的领导者,它也许可以作为你的座右铭。一旦高潜力人才意识到,自己不是要比别人做到更多,而是要与别人一起做到更多,这时候就会发生关键的转变。忽然间心中格局不一样了,因为你懂得,不是以你在别人的眼中的自己为中心,而是你与别人共同努力的团队目标为中心。思维,格局,视野注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走向。我们努力上班赚钱,不仅仅是为了变成有钱人,去住豪宅、开豪车、吃喝玩乐,更重要是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十年职场人:敢于实践纵然失败也不要留下遗憾
点开自己微博个人中心页,那句个性签名我一直都很喜欢:“我是一个坦率精神与精英品质的积极倡导者。”
从懵懵懂懂的应届毕业生到摸爬滚打的职业经理人,每天奔跑在追求真理与信仰的人生轨道上,发现时光已十年有余。很想写下一段文字来纪念这些值得好好品味的日子,一个阶段过去了,有过失败,感到过失落,有过喜悦,获得过小成就。欣然接受眼前的一切,不管它是好是坏,因为那些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最近清晨在读KK的《新经济新规则》,也有朋友推荐他的重磅力作《失控》、《技术元素》;晚上临睡前就在喜马拉雅FM上听《乌合之众》、《沉思录》、《旧制度与大革命》、《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几本书,不用累眼睛,临睡前还可以理顺关于每日工作的复盘思考。在几个月前阅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查理·芒格曾有这么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账了两条腿的书。”发现查理·芒格推荐的23本书里我只读过《影响力》,可见在大师面前自己的阅读量是多么渺小。在我们无法在事业上达到大佬们的巅峰状态时,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灵魂与他们的思想对话。过去的十年已经画上了句号,下一个十年还需加倍努力,我要更加勇敢的去实践,纵然失败也绝不退缩,因为我不想有任何遗憾,留到工作20年的总结里去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