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小伙伴们是不是都收了不少压岁钱?
你知道吗?虽然现代中国的大部分群众都坚持无神论,但是祈福活动还是保留至今的民俗,佩戴护身符的朋友数不胜数,甚至很多人玩游戏的时候都要给自己的青蛙儿子挂上护身符。
图/https://image.so.com/
中国最著名的护身符就是“压岁钱”,古人将妖魔鬼怪统称为“邪祟”,认为压岁钱能够像护身符一样驱赶它们,或者通过贿赂它们而保证人身安全。戴护身符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正能量”防止妖魔鬼怪靠近。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神话故事中,,“妖魔鬼怪”却是四个不同的概念,你知道它们都是指的什么吗,它们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妖
又称“妖精”,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物体经过修炼或吸收“天地灵气”变成,通常命名方法是“原名+妖或精”,比如“蛇精”。出自东晋《搜神记》:“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妖的法力、智力和语言能力都会随着修炼的时间长而增加。经过修行变成人形后,可以与人产生后代。
妖是东方特有的概念,在西方神话中很少有动物成精的案例。妖的修行方式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会产生“偏科生”,有的妖精会说人话但是还不能变成人形,如通天河老鼋(《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有些能修成人形,但是却不会说话,如七绝山蟒蛇精(《西游记》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部分经过考核(渡劫)的妖精可以获得正式编制称为神仙,如张果老本来是蝙蝠精。《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故事都与妖有关。
来源《西游记》
魔
魔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印度、希腊、北欧和一神教神话中的种族。大部分魔的体形与人类似,智力与人类持平或超过人类,拥有能和神仙抗衡的强大法力(有些就是神仙的亲属),可以与包括人在内的许多物种杂交产生后代。
“魔”字源于梵语“摩罗(mara)”,原指阻碍善事、妨碍修行、草菅人命的邪恶力量,随着佛教被引入中国。本来汉语中只用“磨”字,梁武帝在传播佛教的时候发明了“魔”字。
不过一个常见的性别歧视是:魔男通常长相凶恶,而魔女却颜值很高(虽然可能皮肤肢体不像人)。如佛教典籍《慧琳音义》卷七记载:罗刹“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所以被称为罗刹女的铁扇公主也是很美的角色。后来宋代的道教典籍《上清灵宝大法》又拓展了“魔”的概念,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灵异生物都划归其内,但是这个说法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
鬼
又称鬼魂、幽灵、阿飘,甲骨文中就有“鬼”字,是“田下埋人”的意思,根据《礼记·祭义》记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鬼的概念在东西方都有,定义也十分接近,拥有隐身、穿墙、漂浮、附体、托梦、制造恐怖气氛等能力。和妖、魔相比法力很弱。鬼是所有亡灵“生物”的总称。
个别鬼因为死法不同或受其他干扰出现各种变体,如日本的雪女、佛教地狱中的鬼卒和饿鬼等,但总之法力都不高,通常只会攻击阳气不强的虚弱人士,可以被有法术的和尚、道士、神父等赶走或封印,甚至秦琼那样比较有正气的人类也能吓得它们不敢进门。大部分鬼的颜值都很低,除非你活着的时候特别好看,才能称为像“聂小倩”那样的美女鬼。
王祖贤版的聂小倩,图/电影《倩女幽魂》
怪
又称“怪物”,《说文》里解释:“怪,异也。”《论衡·自纪》记载:“诡于众而突出曰怪。”所以各种超出正常认知的异形动物都可以被称为“怪”,一般智力较低,力量强大,通常以特征命名。如黄花观的多目蜈蚣怪(后来也经过修炼成精,见《西游记》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山海经》《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各种奇怪动物、欧洲教堂的夜行石像鬼等。
部分怪物拥有天生的魔法特征或者药用价值。如欧洲龙的喷火技能、独角兽的血和角都有恢复体力的功效。大部分怪物即便类似人形也无法与人类杂交。
图/《西游记》
虽然古代神话故事中,把妖魔鬼怪、神仙等都做了比较明确的区分,当下的影视剧中,也会虚构很多此类的故事,但我们知道,所谓的“妖魔鬼怪”都是不存在的。
文/朱广思
北京科普作协会员
本文由知识就是力量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