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朝鲜为何始终不肯接受满清,并且还祭祀大明皇帝

朝鲜,从明初开始就一直是明朝的属国,200多年来,朝鲜一直对天朝上国敬佩不已,一切无不以上国为标准。万历朝鲜战争后,朝鲜更是专设大报坛以报答明朝的救命之恩。后金崛起后,朝鲜也一直积极协助明朝镇压叛乱,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军队出兵一万协助明军,其中多为携带火器的精锐部队。明朝丧失辽东后,朝鲜依然不断骚扰满清边境,让皇太极首尾不能相顾,十分被动。

因为朝鲜的鏖战,皇太极不得不入军朝鲜,虽然朝鲜人拼死抵抗,但无奈实力差距太大,不到一个月,朝鲜就领土尽失,一败涂地。朝鲜王也被迫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大礼,承认满清为宗主国。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_图

虽然朝鲜被迫称臣,但仍幻想有朝一日大明能反败为胜,但遗憾的是,明朝最终还是被清朝取代了,朝鲜今后,只能臣服于清朝。虽然明朝已经死透了,但是朝鲜依然没有忘记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憎恨,只不过这种情感从表面转移到了地下。在看不见的暗处,朝鲜人依然采用崇祯年号,并无不表露出对清朝“蛮夷”的鄙视。那么,为啥对明朝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朝鲜,偏偏就不能接受满清呢?

一、历史上有频遭女真入侵,有着世仇

朝鲜人如此厌恶满清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历史恩怨。在历史上,女真人作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渔猎民族,物资匮乏,因此他们会定期掠夺周围较为富裕的邻国。在明朝初年,由于宗主国大明十分强盛,女真部落尚不敢肆意妄为,只能进行和平的商贸往来。因此,朝鲜凭借他更为丰裕的物产一直在朝鲜女真的贸易中占据主动,女真部落甚至通过进献土地的方式来换取朝鲜王的恩赐。那时虽然偶有女真部落袭扰朝鲜边境,但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但好景不长,到了万历年间,明朝国力日渐衰弱,而女真部落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日渐壮大,女真人再也不用顾忌朝鲜的感受,因而时常侵犯朝鲜边境,掠夺财物百姓。由于朝鲜武力孱弱,所以常常无从抵挡,只能任由宰割。

李舜臣(1545年-1598年)_图

这一时期,女真与朝鲜的冲突不断,朝鲜著名的水军名将李舜臣就曾在北部边境抵挡女真,但由于其没有陆战天赋,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表现。在万历朝鲜战争中,努尔哈赤曾主动请缨,请求入朝与倭寇作战,却遭到朝鲜方面断然拒绝。

当时朝鲜的政治家柳成龙认为相比于倭奴,建奴(明朝、朝鲜对女真的蔑称)还要凶恶百倍,让建奴入朝,无异于引狼入室。足见朝鲜对于女真的忌惮。

由于历史上就恩怨颇多,所以朝鲜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始终坚定的站在明朝一边,并派出援军参加了萨尔浒之战。皇太极上位后,专门派出使者前往朝鲜,希望朝鲜归顺大清,但是朝鲜人却完全不买账。史料记载:朝鲜群臣当时纷纷慷慨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而朝鲜民众也“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而在皇太极的称帝大典上,朝鲜使节更是拒绝下跪,让皇太极丢尽了脸面。

《南汉山城》剧照,朝鲜与满清间的对抗_图

由于朝鲜一系列的无礼行为,皇太极于1636年率12万大军入军朝鲜,仅仅一个月,朝鲜就全境陷落,朝鲜君臣“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朝鲜王不得不亲自到皇太极面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哀求皇太极:“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约,恤小邦生灵之命,容令小邦改图自新,则小邦之洗心从事,自今始矣。必欲穷兵,小邦理穷势极,以死自期而已”这段的意思是希望皇太极能怜悯一下朝鲜的黎民百姓,自己今后一定会洗心革面,再也不与大清为敌。

《南汉山城》剧照 ,朝鲜王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大礼_图

最后,皇太极答应议和,朝鲜从而成了清朝的附属国,放弃了对明朝的效忠。尽管朝鲜已经臣服,但作为惩罚,皇太极依然将50万朝鲜人卖做奴隶带回辽东,以震慑朝鲜君臣。丙子胡乱,也因而被朝鲜视为最大的国耻。

二、受儒家华夷观的影响,认为清朝剃发不正统

朝鲜厌恶清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受传统儒家华夷观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将中原接受教化的人称为华,而将四周的不同民族笼统的称之为夷,在中国古代,华和夷一直被用来区分文明与野蛮,《唐律明例疏议释义》有言“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可见,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夷并非永远是夷,夷是可以通过接受教化而变成华的。

唐律疏议_图

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严格来讲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分。一旦周边的少数民族原意接受中华文化,愿意接受儒家思想和汉家衣冠,那么他们就不再是野蛮人,而是和中原汉族一样的文明人。

因此,按照传统的华夷观,力行汉化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虽然是鲜卑血统,但由于他自愿接受中华文化和汉家衣冠,所以他也是不折不扣的华,和汉族君王一样具有合法性。那么,清朝是否符合这个概念呢?

在朝鲜人看来,只能是部分符合,清朝虽然恢复了科举制,任用汉人为官,皇帝也接受了儒家思想,但是在衣冠上,却依然穿着满人衣冠。不但如此,清朝还强令所有汉人剃发易服,让汉人男子改留自己的金钱鼠尾,这一点在朝鲜看来是断断不能忍受的。

清朝中前期的发型_图

在《唐律明例疏议释义》中明确规定了服饰也是判断华夷的重要标准,少了服饰这条,在十分信奉儒家的朝鲜人看来,就是不正统不文明的表现。是完全无法忍受的。当朝鲜人看到清朝全民剃发后,无不哀叹:“虽功德侔殷、周,富强迈秦汉,自生民以来未有薙发之天子也……一薙发则胡虏也,胡虏则犬羊也。吾于犬羊也,何观焉”。在这段话中,朝鲜人认为清朝皇帝剃发则与蛮夷毫无异同,而蛮夷相当于犬羊,清朝皇帝,与犬羊无异,不配称为中国正统。

三、嘲笑汉人剃发,怀念明朝故国

除了嘲笑清朝皇帝,朝鲜还对剃发的汉族官员和百姓蔑视不已。

成书于18世纪上半叶的《燕行录》,是朝鲜关于使节出访清朝详细记录的史书,里面就记载了一段朝鲜使节和汉族官员的对话。

重整后的《燕行录全编》_图

在与清朝汉族官员的言谈中,朝鲜人无不显现出对剃发易服的厌恶,当时朝鲜使节访问汉族官员,“问:‘挞子剃送,你们亦剃送,有何分别中国、夷狄?’答:‘虽我们剃头,有礼,挞子剃头,无礼。’这段话中,朝鲜人问汉族官员你们剃了头与鞑子有什么区别,汉族官员说他虽然剃头,但仍懂得礼节。而在另一个场景中,朝鲜人又问汉族官员:“清初,削人发,人皆顺从,而今则乐为耶”。朝鲜使节对于如今汉族顺服剃发大为不解。汉族官员答道:其时,仍其削发人多自死,或囚或打,打一年之后,人皆削发,而今已成习,或乐或痛。这段的意思是满清统治者一直杀害不肯剃发的人,一年之后,人们终于屈服,都剃了发,现在,有的人已经顺服,有的则仍怀念以前。

对于满清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朝鲜人评价:“最可危者,侵虐汉人,罔有纪极,皆有曷丧之叹”。可见在朝鲜人心中,满清与桀纣无异,朝鲜人认为满清的统治必不长久,很快就会被推翻。

《朝鲜实录》_图

由于对满清的厌恶,朝鲜虽然表面上采用清朝年号,但暗中依然采用崇祯年号,并偷偷祭奠明朝。而朝鲜人也一直为自己完整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和服饰而感到自豪,因此,朝鲜自己和当时的汉族官员都将朝鲜称为小中华,以赞叹其完整继承了明朝的风俗。朝鲜人的史书《朝鲜实录》称: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直接将自己列为了中华文明的继承人,是中华文明的正统后裔。以此标榜自己的正统和文明。

如今,韩国依然标榜自己是中华文明的继承人,这种对于继承中华正统的自豪和对满清王朝的鄙视,构成了韩国民族主义的核心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真正的后代,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剽窃掉本属于我们祖先的成果。

【团长说历史专栏 第十九期】每周四更新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埃尔文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