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预谋,还是遵循五代将士拥立主帅旧例?

五代十国时期,兵戈相交,逐鹿中原,政权更迭频繁。仅仅五十三年的时间,就产生了五朝十四帝。其中,唐明宗李嗣源,唐末帝李从珂,周太祖郭威都是部下拥立由节帅而称帝的。

当然,这也是有传统的。唐中期以后,藩镇节帅集军权、财权、行政大权于一身,专横跋扈,抗衡中央王朝,如安史之乱。到了五代,藩镇割据之风的发展却有增无减,更为风靡。这些割据“军阀”借机窥视王位。“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历史的时针指到建隆元年(960 年)春。

时任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奉命出征,据说是抵御契丹和北汉的侵犯。当军队行至陈桥驿(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时,突然发动兵变,授意士兵为他黄袍加身,反叛后周,改拥赵匡胤为皇帝。之后,赵率兵回师开封,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元年,定都开封,史称“陈桥兵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

那么,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预谋,还是遵循五代将士拥立主帅旧例呢?

在宋朝的很多史书里,都认为陈桥驿兵变不是赵匡胤预谋的。如“人望固已归之,于时主少国乱,中外始有推戴之意”,“本朝以揖让得天下”。于是,这些人认为:“匡胤奉命出兵时,汴京已有传说,将士将拥立都点检为天子”,“乃于夜深强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逼令作天子,并逼回京,先即皇帝位。”

可是,经验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每一次王朝更替,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蔡东藩在其撰写的演义小说《宋史演义》里就曾提出疑问:“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史家但言非宋祖意。吾谓是皆为宋祖所欺耳。”接着他提出,契丹和北汉何以不闻深入?点检作天子之谣,自何而来?何来黄袍?在赵匡胤称帝时,何以首赏功臣?……“足见宋祖之处心积虑,固已有年”,“第借北征事瞒人耳目而已。”

此外,岳蒙泉也曾说:“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绿雪亭杂言》);查初白也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敬业堂集》)。

后周皇帝柴荣刚病逝、周恭帝柴宗训刚即位,在这种关键时刻,后周就接到辽国联合北汉进犯的奏报,加上后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且《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可见,赵匡胤故意谎报军情,目的就是让皇帝派他带兵去抵御外敌,这样一来军权在握。

加上当时的朝臣都没察觉赵匡胤的伎俩,还帮他说话。如丞相范质就推举赵匡胤带兵前去御敌,可是赵匡胤还要以以兵少为由推托,等是就是范质便授予赵匡胤最高军权,这样一来赵匡胤就可以调动后周全部军队。

于是,军权在握的赵匡胤率领军队抵达陈桥驿时就按兵不动了,而后周的都城开封却突然盛流传“点检为天子”的谣言。

就在这天夜里,赵匡胤的心腹们给自己的主子披上黄袍,就这样,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当上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