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出了一位奇葩的国君,那就是燕国的燕王哙。燕王哙继位三年,联合楚、韩、魏、赵四国攻打秦国,但未能取胜,于是各自退兵。由此可见,燕王哙做了国君之后,还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
《韩非子》中对其有一段描述:“燕君子哙,邵公奭之后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湮污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由此看来,这个燕王哙一直勤以治国,俭以养德,修身方面尽量做到效仿古代圣贤。这就证明他有所贪,不是贪钱、不是贪权、不是贪食,更不是贪色,他贪的是声名。没有圣贤之才却妄想贪图圣贤之功德,以名垂青史。
子之,燕王哙的国相。关于子之这个人人品与才华,史书上少有着墨,只留下“贵重、主断”的四字评语。反正燕王哙是非常器重他,估计是把他当做齐国的管仲一样寄予厚望。子之任燕相时,曾“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他托言“白马”而实则耍弄权术,心机和城府可见一斑。
苏秦的族弟苏代与子之是好朋友。苏秦死后,齐宣王重用苏代,并派遣苏代出使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国事皆决于子之”。因为这件事情,子之赠百锭黄金厚谢苏代,可见其结党营私预谋夺权的野心。子之抓住燕王哙贪图声名,事事效仿先贤的特点,不断发动攻势。
接着就有一个叫鹿毛寿的,出来劝说燕王哙,建议他效仿尧舜,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这个建议正中下怀,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并没有接受,但是身份却由此更加尊贵。子之之所以不肯接受,是因为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过些时日,有人说:“夏禹举荐伯益,此后仍以夏启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时,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伯益。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天下人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子之见太子平已经不能威胁到自己,便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
可惜燕王哙平庸,缺乏识人之才,他看中的这个子之并没有治国的能力,子之主政没多久,燕国便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东施效颦的燕王哙没能成就圣贤的虚名,反而贻笑大方。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