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归来我们去喝酒。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成疾去喝酒。
风雪冬日夜归人,到时我们去喝酒。
……
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值年关,酒也正是春节众多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味元素。亲朋两三,推杯换盏,过年喝酒,你真的会喝吗?服药期间,你真的能喝吗?
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酒精和药物不得不说的那点事”:
春节期间酒精和药物不得不说的那点事(图片来源:图中创意免费版)
众所周知酒精对于药物吸收以及药物生理效应均有一定影响,不同的药物在酒精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症状。那么究竟什么药物与酒精会产生相互作用呢?
安眠药+酒精=“致命组合”
大量饮酒时,乙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催眠和镇静的作用。而安眠药也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兴奋,两者一同作用时会引起呼吸衰竭,进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抗溃疡药物+酒精=“急性酒精中毒”
甲氰咪胍等药可促进酒精加速吸收,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出现神经过敏、神经错乱、定向力丧失等酒精中毒症状。
抗凝血类药物+酒精=“药效减弱”
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与肝脏相关酶类作用,受酒精影响而增强其抗凝血作用,导致药品作用时间减短,影响药效。
降血糖药物+酒精=“低血糖昏迷”
降血糖药物和酒精都有降低血糖作用,当二者同时服用时,可能导致血糖下降过快,甚至让人出现低血糖昏迷,另外不同种类的降血糖药物同酒精共同作用有不同的症状体现,比如氯磺丙脲同乙醇共用时可引起严重头痛,眩晕等症状;二甲双弧同乙醇共用时有“酸中毒”的危险。
降压药+酒精=“可能昏厥”
酒精有扩张血管等降压作用,同降压药共用时,若发生血压骤降,就容易发生体低血压甚至昏厥。
药物与酒精会产生相互作用(图片来源:图中创意免费版)
然而,在饮酒时,有一类药物格外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头孢类药物,会造成的毒性作用主要双硫仑样反应。那么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呢?作用机理是什么?还有哪些药物服用期间千万不能喝酒呢?
首先,我们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呢?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又称戒酒硫,双硫醒。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如面部潮红,头痛,呕吐,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诸多症状。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先于体内氧化为乙醛,再由乙醛经过相关酶的辅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双硫仑等类似药物与酒精共用时具有抑制乙醛相关酶的作用,因而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聚集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这种反应在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对乙醇敏感者中更为严重,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双硫仑样反应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晕、恶心、呕吐、出汗,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都是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推杯换盏期间,若亲朋好友有类似症状,一定要注意是否为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类等药物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图片来源:图中创意免费版)
已经了解双硫仑样反应具体是什么,我们生活中哪些常见药物与酒精共用,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1)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也最多,如果有患者在使用此药物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受伤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另外,还有头孢他啶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相关报道。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其他抗菌药: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藿香正气水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好,发挥作用迅速,和其中含有高达40%-50%的酒精关系密切,因此,应该特别注意“藿香正气水”也不能和相关药物共同使用。
有些朋友会有疑惑,是不是只有服用药物期间不能饮酒?答案是“并不是”,服药后,具体禁酒时长需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据相关文献报道,头孢类抗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具有高度相关性,但存在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酒精及药物代谢速度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综合分析显示,在用药前5天,用药期间及用药后7天内饮酒者均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用药期间饮酒者发生比例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在停药1周后饮酒仍有此反应发生的个例报道。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酒后七天之内应用相关药物,应该向医生进行咨询,停药后七天内应禁酒,为安全起见,禁酒时长以14天为宜。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当身边有朋友如果出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使患者采用卧式体位,保持其呼吸顺畅。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应立即送入最近的医疗机构。
掌握正确的解酒方法(图片来源:图中创意免费版)
说完了哪些药物不能饮酒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如何解酒吧:
简单地说,解酒途径主要包括降低对酒精的吸收,促进酒精代谢以及促进酒精代谢相关酶类。而根据不同的途径,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解酒办法。
降低对酒精的吸收
进入体内的乙醇 80% 由小肠吸收,其余由胃吸收。机体的消化系统不仅容易吸收乙醇,而且吸收速率远快于其他物质。据研究,在空腹饮酒时,人体大约 1小时内可以吸收 60% 的酒精,1.5小时内可以吸收 90% 的酒精,2小时内可以吸收 95% 的酒精,2.5小时内所摄入的酒精则可全部被吸收。如果能够减少、减慢胃和小肠对乙醇的吸收,那么就从源头上降低了酒精中毒的可能性,减轻了肝脏细胞的负担。
有一些解酒乳制品饮料产品,其主要功效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肪酸,就是利用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会在胃表面形成一层蛋白保护膜,从而减少胃粘膜对乙醇的进一步吸收,缓解醉酒状态。脂肪酸在胃内同样减慢胃粘膜对乙醇的吸收。除此之外,其乳制品饮料中丰富的钙成分可以有效地缓解酒后烦躁。
作为替代,我们可以选择服用一些牛奶或者豆制品,都有一定的疗效。
牛奶可以降低对酒精的吸收(图片来源:图中创意免费版)
加强对乙醇的分解作用
蜂蜜除了在日常生活被大家用作调味品之外,其含有的特殊果糖成分还能起到,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以及一定的分解和吸收酒精的作用,从而减少部分进入体内的乙醇,缓解肝脏压力。将蜂蜜开发为解酒产品主要利用了其对酒精的分解能力。
而另外一些解酒饮料或片剂,其主要功效成分为维生素 C、维生素 B1、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等,其解酒机制则是一方面利用了维生素可有效促进酒精在体内分解,另一方面利用维生素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作用,以消除酒后头痛、头晕现象。
无独有偶,在我们的日常食物中,大豆也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这是因为大豆中的异黄酮同样能够加速乙醇在体内的分解,以及保护肝细胞免受酒精代谢毒物和自由基的损害。
因此大豆制品也是我们解酒的优良之选。
促进相关代谢酶的活性
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地,葛花常在生活中被用来当做解酒之物。据中医古籍 《滇南本草》记载,“葛花可解酒醒脾,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
在现今中医临床治疗中葛花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酒药物之一。
枳椇子在中医治疗中具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据中医古籍 《医方考》中记载 “枳枸子(俗呼鸡距子),…解酒,过于葛花。今后凡遇伤酒中酒者,宜用之”。时至今日,我国各大中医药房也保留着用于缓解酒精中毒的枳椇子药材。
葛花促进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图片来源:网络)
酒文化是过年不可或缺的元素,或表达亲友相聚的喜悦,或表达节日喜庆气氛,希望大家在服药期间,切记叮嘱,饮酒之前,先细细想想,服用此药期间能不能喝酒?服用此药之后多少天才能喝酒?喜庆虽好,喝多贪杯,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狗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