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农村地震真的比城市多吗?


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有一种感觉,农村发生地震的概率比城市多,这是错觉还是真的呢?

大型城市在选址时,有很大几率会避开地震带

城市人口密集,大型工业活动等对水的需求量大,因而多以河流取水。加上对于城防,交通,建筑规划等等方面的考量,古代城市多依大河而建。第一,方便引水修护城河;第二,河运交通比较便利;第三,河流下游大多为冲积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便于大量修建住宅和军营等。

近现代城市出于方便海运和陆运的考量,更多的建在河流入海口和三角洲上。内陆城市则多建于河流交汇处,或者开阔的平原上。尤其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不同程度地考虑了地质情况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以四川省为例,12个市建在四川盆地的平坦区域,9个市建在山间盆地或狭地。21个市均依河而建,无一例外。其中雅安、阿坝、甘孜、凉山四个山区市的潜在地震威胁比较大。如下图:

图片来源:googlemap

一般来说,河流中下游盆地、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区都是沉积区,地质条件比较稳定(尤其是在中国)。另外,受地形原因,山区的城市占地面积小,成为震中的概率也要小一些。因此,大多数城市在选址时,有很大几率可以避开地震带。

对比中国的历史大地震图和大城市分布图,就会发现,两者重合的地方非常少,仅有陕西甘肃北京河北的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全境。详情见下两图。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的一大幸事。除了唐山大地震的灾难之外,大中型城市很少有6级以上的大地震。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的村庄因为水源等原因可能会建在活动断层附近,因此会有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相对城市来说,村庄本身人口少,工业活动少,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小,因而多以泉水为水源,没有泉水则打井取地下水。种植水稻等需要大量灌溉的农作物时,则从附近的河流或者小溪引水。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区的村庄,大多都建在断层上,或者地下水位(潜水面)较浅的地方。因为断层往往是地下水最充沛、最方便的地方。而地下水位较浅则可能意味着四周的山体不如干燥的山体稳定,这就带来了地震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等隐患。

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这样的村庄只占很小一部分,随着以后滑坡治理、村镇搬迁、房屋改造等等措施,地质灾害的威胁会得到缓解。

地下水分布,以及与断层的关系图

有些大型城市地震频发是因为位于板块交界处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城市发生强烈地震的例子并不少。比如洛杉矶、旧金山、墨西哥城、东京、伊斯坦布尔、德黑兰、开罗等城市。

这些大城市虽然选址在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的地方,但他们恰好都位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板块碰撞带。受历史、地域、政治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大城市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迁徙,因此加强地震预防措施和防震知识宣传才是减少伤亡的最好方法。

中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地震的危害又比较大,所以青少年朋友们要做好预防,平时多学习防震知识哦。

文 / 汤双立

博士·香港大学地球科学

本文由知识就是力量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