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毕淑敏散文中蕴含自我认同意识?

毕淑敏以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的小溪边,给读者叙述一个神秘迷人的故事。其文风与张晓风不同,只是给我们讲述一个小巧、平凡普通的故事,像一湖波澜不惊的水,却能让读者找到心灵的出口。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孩子忽然反驳作者说出的“从未打过人”:“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在毕淑敏的身上早已经土崩瓦解。作为现代的女性她是一个有德又有才的女子。她像一朵清水出芙蓉的荷花,给人淡淡的香,不仅有自己坚持的原则,而且更有让人尊敬的气质。毕淑敏自从她的童年开始,她的生活历程是平坦的,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受到了师长、亲朋好友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她的童年生活及至后来的从医生涯以及作家生涯都是在一片赞美声中走过,所以由于这一系列的荣誉,在她的生活旅程中可以说是很少有波折的,也就是由于这么多的荣誉戴在头上,所以在她的许多作品当中自我认同的表述很明显,尤其突出在她的散文当中。

自我认同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认同也称身份认同,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个体出生后的早期与周围环境是浑然一体的,但他会在以后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渐把“自我”(个人)与“非我”(周围环境)区分开来,使自我成为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的主体。即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进行自我认同的过程。

自我认同主要从两个层面上展开:首先,主要是在个人层面上,对作为个体的自我进行主体性的追问和确证;其次,主要是在社会层面上,对作为社会参与者的身份认定。这两个层面都要回答“我是谁”,“我怎样做”的问题(王勇《论艾青的自我认同与其诗歌创作》)。

而女性写作中呈现的自己我认同是指自我身份和价值在社会文化的整体框架和秩序中的求证和确认(王勇《论艾青的自我认同与其诗歌创作》)。

可见,我们每每从毕淑敏那些昆仑系列小说及部分散文中能读到作家自己的影子,自我认同成为作家培增强自信心的前提;经历就是资本,就是可自我肯定的筹码,是一代作家群体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