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对负能量更感冒?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 辛弃疾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说的是少不经事的儿时为了佯装成熟以及成年人常有的愁容,而去寻找那些令我们不适与忧桑的情绪,这种状况似乎是每个人都会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为何我们会主动寻求这些伤与悲呢?这与我们所希望的追求和拥有幸福与快乐,难道不是背道而驰吗?原因在于,我们的经过数千年进化并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人类独有的超级大脑钟爱伤心、恐惧这些负面能量。什么?你不信!那就听我娓娓道来。

人的情绪,种类丰富多样,喜怒哀乐惧,羞涩尴尬及不屑、、、、、、、情绪虽然繁多,但可大致划分正负中性三类。男与女情绪不同,亚洲与美洲人相异,但人们都一直希望追求幸福与快乐。可无论是哪个性别与人种,处于哪个年龄阶段,身为一个人,对负性情绪的感应程度与评价程度远远大于正面和负面情绪。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对桑心郁闷与恐惧这一类情绪更感冒。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遇到与感受的那样:获得快乐并不容易,让人不快却非常简单;悲剧比喜剧更能对人产生巨大的震撼力。这也正是,在生活中,“喜大普奔”向来少,“悲催郁闷”每天冒的心理和生理层面上的缘故。

来自心理学的脑电证据              

2014年,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袁加锦副教授带领课题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法针对于人类大脑对负性、中性与正性三种不同性质的情绪的反应敏感性做了脑电方面的研究。此实验将被试分为两个组,一组接受负性情绪(极端负性图片(N),中等负性图片(MN),中性图片(Neutral)如图1);另外一组接受正面情绪(极端正性图片(HP),中等正性图片(MP),中性图片(Neutral)如图2)。得到图1图2不同的被试脑电脑电波反应。根据图,可直观的看出,和接受不同强度正性情绪刺激的被试相比,接受负面情绪刺激的被试,不同强度间的脑电反应差异较大(即敏感性较强)而且强度较大。不仅如此,负性情绪所产生的脑电波,所持续的影响和时间更为持久。我们很难习惯。

而且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负性情绪事件敏感性具有稳定性,而且一定程度上不受注意资源的影响。换句话说,不管是否意识到负性刺激的存在,我们高度发达的大脑都会寻找并察觉到,并诱发我们产生负性的情绪。我们大脑很难习惯这种负性刺激,缘何又总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刺激呢?

缘何如此?

总而言之,人们对愉快刺激具有快速习惯化趋势,而对负性刺激的敏感度却很难出现习惯化。原因几何呢?

进化心理学认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特别是人类在正式进化成人类之前-猿猴时代,环境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各类威胁。所以为了生存,人类对威胁性刺激,无论其强度如何均具有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及时更迅速的发现危险并采取措施应对。对威胁的高敏感性有利于个体的趋利避害,更好的生存与适应(Caciopp ,1999)。而且习惯化已有奖励(愉快刺激)有利于追求新的目标,发展自己

负性情绪易感性的性别差异

《葬花吟》曰: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黛玉葬花而落泪,李清照因秋日萧瑟而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感叹,为何女性对如此细微的事情如此敏感、细腻且负面?

在性别差异方面,相比男性,女性更难忽视低强度的负情绪信息,女性更容易受轻度负性情绪事件的困扰。可以想象,在生活中女性可能相比男性更容易诱发负性情绪。这正是女性和男性相比更易郁郁寡欢、心情低落的原因。这也常常是更易患上抑郁等病症的生理层面的原因所在。

调控方式

我们的大脑对负面刺激与情绪如此感冒,而且在生活中,不悦远比快乐多,不悦的刺激和负面情绪不可避免,可我们所希望的是更多的快乐与舒适,这一矛盾能不能解决或者缓解呢?

我们在调节不悦情绪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表达抑制和认知重构。这两种方法我在上一篇关于忍的文章中有所涉及。表达抑制就是采用压抑自己情绪的方式不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理解通俗意义上的忍,而认知重构则是自我安慰,改变对负性刺激的看法,有点像阿Q精神胜利法。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使情绪得到了相似程度的降低,但表达抑制对负面情绪的调节速度比认知重评更快。不过,表达抑制只建议在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可能不宜长期使用。因为有许多来自西方研究证据显示,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和抑郁症呈正相关关系。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表达抑制的方法,那非紧急境况下呢?

答案是,采用无意识接受策略。无意识接受策略是指,通过呈现外在的不能引起个体察觉的信息达到个体潜移默化的接受的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劝说失去亲人的朋友,我们更应该采用的不是一味的劝说安慰,而是陪他们看一些有关失去亲人朋友仍要接受并要好好生活下去的一些文章或影视作品,这样以无意间来改变消极的情绪和心态。

我们的大脑对负性情绪如此感冒,如此钟爱,而对正面的情绪太过容易淡化,这虽然有利于不仅保护自己生命安全和鼓励我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与下一个成功,但有让我们长期处于低落、恐惧的阴霾之中并患病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善于采用表达抑制和无意识接受这两种方法加以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