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英国上研究生有差不多半年了,个人觉得在这边的时间的饱和程度真的是发条朋友圈都要安排在schedule上,在来之前很多学长说其实大部分时间真的挺闲的,都闷得不知道干什么,我也问过我其他同学平常忙不忙,很多也是说闲得快要发霉了,不过也有同学说怎么可能闲太忙了,虽然大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说,忙也是阶段性的,在deadline之前都是忙的,泡图书馆,码字写论文,不过很多同学的日常生活是看剧和泡吧,在这里我说的只是普遍性的现象,不代表全部。
其实我曾经认为这样的两级分化的原因很简单,看你抱着什么目的来的,我跟我之前一个advisor(这边每个学生都配有advisor,生活学习问题都可以找他们聊)聊过,她说有人是为了文凭有人是真的想学习有人是来享受生活有人是把这里作为跳板,而这些人的表现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态度上。其实我现在也不是那么认同这样的说法了,因为在我接触的很多人当中,我发现他们都有一种逐渐退去的星光,或许偶尔会闪动一下那星光不过当你定睛看时又逐渐褪去。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多人在坐上飞机的那一刻应该是最有梦想的,带着远离家乡去到一个没有任何文化共性的地方,忍受高昂的物价和不习惯的食物,看着飞机越过跑道,冲上云霄,看着大片大片的白白的云和蓝得亮光的天空,心中那股豪情万丈,接着下了飞机,搬进宿舍开始上课,前几节课永远是最有激情的,会想老师问的问题,会和同学一起讨论。不久,发现生活太无聊,想实施的理想碰到拖延症加上不合理的时间安排,即使当偶尔激情被点燃时,现实的困难和课业的繁重,然后的然后就屈服于好好拿个毕业证回家。有假期来了就半个申根去旅旅游,朋友圈晒晒和外国游客的合影,然后就回国了。没有人愿意是这样的既定轨迹。
在英国上学,伦敦是首当其中最贵的,其他的都差不多,纯学费大概十来万,根据专业不同也有不一样,中国学生扎堆的在媒体和商科是最多的,我学的是媒体,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是中国同学,是的听上去文化氛围是差了很多,不过我比较传统,始终傲娇的觉得是金子哪里都闪亮。嘻嘻。在上课的时候,参与程度就慢慢的在影响大家的心里期盼,在我们班上和我所交了解得班上,同学真的不是很活跃,是非常不,经常老师问一个问题出去,鸦雀无声,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学生中,很多本地学生也是,偶尔有一两个两三个活跃的就一直活跃在课堂,我恰好是比较活跃的,因为我很爱讲,我喜欢当中发言,观点总给人一种很聪明的假象,同学都觉得我是学霸,但是我们专业里很多英语专业出生的,英语都是专八的,我是艺术生出生,我因为爱说,口语在中国学生里就还不错,在课堂上经常是我跟老师一对一的局面一样,这样的好处真不是我想要的,很多同学的说法就是英语不好不会说,不过我觉得真的不是问题,没有谁的英语一开始就是好的,算了道理谁都懂,就是信服不信服的问题. 所以出国学习第一个,逃也逃不掉的课堂上,像机关枪一样发问说话,那一两个小时那么贵,你不说,就只能把机会给别人,道理简单到愚蠢。最重要的是,我个人理想化的目标还有改变外国人对我们的刻板印象,我们也能用英文说得头头是道,又有文化底气。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我最近发现的,也是本文的重点,我在偶然参与一次会议上选成了研究生代表,即兴做个演讲,我是唯一的中国学生,没什么厉害的,因为最后站起来的讲的,也只有我一个是中国学生。。。我们一共是5个Officer,都是研究生代表,没有钱的纯义务志愿者,两个本地学生,一个印度的一个马来的,所有人英语都比我好,5个人里3个都30岁以上,还有一个跟我差不多。不过我也不觉得害怕,反正我有一种理所应当不羞耻。其实在我们学校里,有研究生学生会,本科生学生会,我所在的是前者,与国内不同的是我们有Funding,就是专门为研究生的各项活动的钱,你想搞活动没钱可以来找我们,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还接受题案,我们也会自己组织很多活动,当然是我们组织出钱,目的就是让研究生一年的生活更加丰富,对丰富,不是仅仅写论文。我最近搞了一个公众账号,目的就是让更多中国学生知道大家有这项福利,因为每次的活动上欧洲的学生真的很积极,很会把握机会,让我有点难过的是,我花了时间做公众号,微博,当我开始推广的时候,有个学生在群里说,“花我们的钱开party”,我想说的是这种思维,我现在看到的画面是有人在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在增加自己人生经验,有人自己不去还要站在一片道德的空地上说别人花了他的资源。很多学生喜欢抱团是事实,也没什么好去批评的,但是,但是你要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去喜欢或者了解其他人,其他国家的人。不仅仅是文化交流,在和他们公事讨论问题,真的可以看出他们文化下影响下的工作模式深层原因,同时对自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比如效率问题,我以前觉得这边的效率真的不高,大家总开会说什么事情,而到落实真的有很多步骤,我开始真的很不欣赏,这要在中国,我都不好意思讲,不过他们会说哪个时间要干什么,哪个时间要怎样,好像明明很激动地一个事情,执行能力却真的不激动,细看看,其实他们的生活好像是多轨道的,对,我要学习,对,我要恋爱,对,我要工作,我都要,我要把他们细细的安排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断断续续去体会各自的美妙。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生长的孩子,我的想法也和祖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一样,要看到效果,但是在这边,他们可能没我们那么热心的投入一个事情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那样一个什么都要立竿见影国度里生活过,所以他们的工作状态更像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纯粹的登上人生巅峰的阶梯。话是这么说,我只是有了这样的思考,倒不是说他们的方式多么好,显然他们的这一套只适合在这里。
小时候我对于海归都抱有一定程度的好感,不论新闻说每年都多少海归找不到工作,我总觉得他们一定有能人之处,但是在我出国前遇到很多海归,我会觉得这人的英语也不怎么样,这人的素养也不怎么高,懂得还没我多。在出国之后我就真真切切看到这种海归的形成。所以,很多海归可能还不如在看文章的你你你你你,不要觉得奇怪,相信你的判断。对于出国留学的小否半半们,除了学习,学习社交是很重要的课,不要用高傲的眼光觉得社交是个很贬义的东西,这会让你能有更广阔的包容力和他人更舒适的相处空间。最重要的,是实践你的想法,学校会有组织跟你提供咨询,同学不会嘲笑你的想法,即便有你也会在重复的过成中发现只需要把这些人过滤掉就好了,学会问他人寻求帮助,逐渐的你会发现这边教育系统给你提供的不是一个文凭,更是你能够靠自己做出很多事情,那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
最后,解释一下我的附图,到现在我都不能非常有效率的完成我的任务,我也会拖延,会偷懒,不过我总会时不时的完成一点两点,图片是我上次去布莱顿和朋友拍的照片,一直想做好的拍摄来着,预览量有3万,让我有点小开心,虽然我总觉得我摄影的那个同学把我P得光太重了,不过这张是我最喜欢的。愿在看文章的你无论在哪里都能发现可能,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