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潇潇洒洒的辞官归隐,过上了他向往的田园生活。“说走咱就走”,就是这么任性,还真有一种拿县官不当干部的感觉。
后世有不少人一直纠结,作为一县之长,陶渊明只有五斗米的俸禄吗?这五斗米到底值多少钱?是月薪还是日薪?
过去的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五斗就是五十升。一升米大概1.5斤,五斗米75斤,朝廷发的俸禄应该是好一点的米,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三块钱一斤,75斤是225元。
晋朝是个轻货币的朝代,西晋沿用历代杂钱,兼行谷帛,政府未铸钱。东晋沿用吴地历代旧钱,钱货混杂,大小参差。晋朝正式官员“工资”,其实只有粮食、布帛和占田,如一品官每月俸禄为五斛。每年春、秋两次共发放绢三百匹、绵二百斤,占田一品官五十顷,以下每降一品减少五顷,九品官只占田十顷。
晋朝时一斛为十斗,一品大员每月发粮五十斗,陶渊明归隐前是彭泽令,多数朝代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都可为县令,是以有“七品芝麻官”和“九品芝麻官”的说法,彭泽县是个小县,估计陶渊明那时候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若以占田的比例计算,一品官对九品官的比例是十比一,九品官也就是五斗米,所以陶渊明的五斗米不是日薪,而是月薪。
看到这里,有人要撇嘴了:不可能吧?这么点工资,要是我我也能潇洒的说走就走,当然了,如果没打算贪污受贿的话!
别着急,晋朝官员的俸禄,除了米还有绢、棉和田呢。一品官每年春、秋两次,共发放绢三百匹,绵二百斤,按照比例,统统减少十倍,陶渊明每年还能得到三十匹绢和二十斤棉。好吧,一年发这么多布匹也值不多少钱。咱们暂且把米当做陶渊明一家的口粮,把绢棉作为他一家人做衣服棉袄的原料。但是别忘了九品官还有十顷田呢。
一顷田是一百亩,十顷就是一千亩地,每亩地收租二成,晋朝时粮食亩产大概三百斤,就按照一年只收一季稻来计算,1000×300×0.2=60000,也就是说,陶渊明每年至少还能收租六万斤,继续按照三元的米价计算,一年就是十八万元。
这么算起来,陶渊明做县令,每年吃穿不愁,还能净剩下至少价值十八万元的大米。如果是你做这个县令,你舍得走吗?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质疑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或者无需怀疑他向往田园向往自由而放弃物质享受的精神。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