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姚明作为中国的篮球巨星,拍摄过很多颇有意义的公益广告,还曾专程前往非洲,拍摄了一部关于对大象和犀牛的保护纪录片。他有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过要是对于在上古时代于中国满地跑,现代却难觅其踪的犀牛来说,“没有战争,就没有杀害!”才是真理,因为它们的皮可以用来制作最精良坚固的皮甲!
皮甲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铠甲。它从先秦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到了清代还有其身影。而皮甲最为重要的素材来源之一,便是犀牛皮!
亚洲的犀牛种类
在中国的典籍中,往往将皮甲的发明者认为是上古代的蚩尤。不过这个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考古方面的证实。现如今最早发现的皮甲,是出土于商代的殷墟遗址当中。从发掘出的甲骨文上看,商代已经开始狩猎犀牛来制作皮甲。而目前发掘出来的,基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皮甲,从这些皮甲来看,当时中国的皮甲对于士兵的保护,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程度。在先秦时代《左传》中,记载了宋郑两国交战的一段历史:“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纵其有皮,丹漆若何?’”这里提到了制作皮甲的两个重要素材来源,牛和犀牛。
当然后面还提到“纵其有皮,丹漆若何”,也就是制作皮甲,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原材料那就是大漆。仅从这句话中来看,似乎牛和犀牛由于数量较多,因此这些动物的皮甚至比大漆还容易获取。而犀牛皮所制作的铠甲,要比牛皮更加轻便和坚固,因此也就更为贵重,而且牛可以用来耕田,所以自然人们更愿意选择犀牛皮作甲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皮甲
在屈原的《九歌·国殇》中有“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联系上下文,屈原应该是把犀牛皮甲认为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器械。这是因为到了春秋时期,犀牛的分布已经开始向南退去。在《墨子·公输》中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但是楚国作为南方的大国,相对于中原地区可谓地广人稀,因此也就拥有着更多茂密宽广的原野,这就使得“犀兕麋鹿满之”。而北方的宋国则是“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显然无法仅仅依靠本国资源,制造出太多优质的犀牛皮甲。这也就代表着,楚国所拥有的战略物资,至少从皮甲方面,要比中原地区更为雄厚。因此,秦国对于蜀地的征服,除去为了获得巴蜀地区农业产地之外,实际上也是为了能够获得用以制造优质皮甲的犀牛皮产地。
都江堰发掘出的李冰镇水兽,其形象便是犀牛的造型,可见当时巴蜀地区也有大量的犀牛生活在这里
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在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决战中,吴国“今夫差衣水犀甲者,十有三万人,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如此巨量的犀牛皮甲,仅仅看数量就非常的震撼,而越国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越王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皆被兕甲又令安广之人,佩石碣之矢,张卢生之弩。”由此可见,对于本身就出产犀牛的吴、越两国,犀牛皮甲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数量庞大的常备武器。而吴、越两国的争霸,某种程度来说,正是依靠所拥有的犀牛资源。
曾经在中国广大地区也广泛分布的苏门答腊犀
除了战士身穿的皮甲,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先秦时代专门为战车的辕马披挂的车马甲。这一发现证实了《周礼》和《左传》的相关记载。虽然还没有对于出土的车马甲进行科学检测,研究其究竟是哪一品种。但是根据史料的记载,用以保护这些辕马的皮甲,应该就是犀牛皮甲。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车马甲
犀牛皮甲的使用,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在南齐时期还有“皆衣犀甲,刀剑不能伤”的记载。不过到了隋唐时期,犀牛皮甲却开始很少见于史册。从发掘出来的唐代皮甲分析来看,这些皮甲不仅不是犀牛皮,甚至也不是牛皮,而是用骆驼皮制成的。当然,很难凭这一个案例就说整个唐朝皮甲所用的材质大都是骆驼皮。但这却也是个很明显的分水岭,因为在这之后,犀牛皮就很少被用来制作铠甲。甚至于唐代人看到西南民族捕猎犀牛来制作铠甲时,还表现得大为震惊。由此可见,在唐代,实际上犀牛种群的数量已经变得非常稀少。当然,这也和当时北方气候变冷,犀牛无法适应,栖息地南迁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到了五代十国之后,犀牛皮开始只用来制作一些高档的刀鞘、皮带之类的物品。比如在宋初,吴越国国主钱俶,就曾向宋太祖赵匡胤进贡了一条宝犀带。至此,犀牛皮作为制作铠甲的材料,也终告过去。
明代的彝族铠甲
不过在西南地区,虽然犀牛因为数量的减少,而不再作为铠甲的原料,但是作为替代的,一些西南少数民族,则用大象皮来制作铠甲。比如宋代的《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中,记录大理国铠甲,就有“大理国之制,前后掩心以大片象皮如龟壳,其披膊以中片皮相次为之,其护项以全片皮卷圈成之,其他则小片如中国之马甲叶。”由此可见,对于这些野生动物们来说,人类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实际上还远远没有结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