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隐身如何破解?

武器的发展从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防空导弹的普及催生了各式各样的隐身飞机。

而隐身飞机的进步,自然又刺激了各种反制手段的产生。所谓反隐身技术就是一系列可以降低敌方武器装备隐身措施、甚至失效的技术。

飞机针对雷达波的隐身技术首先得到发展和应用,因此“反雷达隐身”成为反隐身技术的前驱。

要反制对雷达波具有隐身能力的飞机,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改变雷达电磁波的特性。目前,飞机的雷达隐身措施主要针对防空雷达的厘米波,因此,直接改变雷达的工作波长是抵消飞机隐身性的一种有效措施。例如,采用波长10米的超视距雷达,以“谐振效应”探测目标,并经过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后照射到飞机。

改变雷达波性质更好的手段,就是所谓“新体制雷达”,包括:无载波雷达、双频段或多频段雷达、谐波雷达等。例如,德国研制的新型无载波探测系统,自己并不发射电磁波,而是使用民用手机信号电磁波来对付隐身飞机。它将遍布城乡的手机电话基站作为探测系统的“发射机”,通过收受或解算几个相邻基站反射信号回波的相位差,就能解算出空中目标的速度和方位,从而达到探测和定位的目的。

飞机隐身是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因此一般隐身飞机的隐身重点集中于飞机前向±45°角范围。作战时,隐身飞机都是以隐身效果最佳的角度对着敌方的雷达飞行。因此,作为对抗的一方,改变雷达的位置也是削减对手的隐身效果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双基地或多基地雷达,就是使距离很远的多个雷达联网工作,从不同的方向上对隐身飞机进行探测;利用空中的预警飞机、预警无人机乃至高空气球、飞艇,也可以从敌方隐身措施较弱的部位探测到目标。美国空军E-3A预警机的S波段雷达,在高空巡航时就可以发现100千米距离以内、正面雷达截面0.1~0.3平方米的隐身目标。

除雷达技术外,光学、红外、声学探测也是反隐身技术的重要领域;利用特制的麦克风阵列,也可以探测隐身飞机或导弹的声响。美军测试表明,通过声学设施可以探测8千米外的B-2隐身轰炸机,而探测舰艇的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声呐。

隐身与反隐身,就是现代战争中的矛和盾。因此,掌握这对相生相克的技术,是任何现代国防力量一刻都不能松懈的关键能力。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