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日前,北京市相关单位联合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地技术要求(试行)》两份试行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只有通过评估的车辆才有资格进行上路测试。
作为汽车智能化的落地形态,自动驾驶车辆如何上路一直为业界、消费者所关注,其能否安全上路也决定着汽车智能化产业能否真正走向商业化。因此,车业杂谈认为,此次北京市相关单位发布的十分具体的技术文件,无疑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且鉴于其率先发布抢占先机,还有可能在今后成为业内规范。
参考人考驾照的思路,让自动驾驶车辆“拿到驾照”,于评估被测试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而言有意义。
通读此次有关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的技术文件,车业杂谈的总体印象为,其核心思想是要求被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的封闭道路内经历模拟现实交通环境的多种交通场景,进而以相应指标和评分体系来评估被测试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
具体来看,除却理论考试,与当前人考驾照一样,自动驾驶车辆实则也要经历场地与道路“考试”。在评估体系的设计上,其包括认知与交通法规遵守能力评估、执行能力评估、应急处置与人工介入能力评估、综合驾驶能力评估、网联驾驶能力评估等五方面、共40个小项。与评估人能否通过驾考不同的是,此次发布的技术文件所列标准要相对严格一些;比如模拟场景要多一些,包含雨天、雾天、夜晚等;通过相关科目有具体的时间要求,比如坡道起步不得超过30秒;每评估专项为一次评估等。
应该来讲,单从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体系来看,其项目与场景设计算得上全面,对于车企及自动驾驶相关供应商研发产品而言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参照考人的驾考思路设计测试项目,也利于自动驾驶车辆与现实生活接轨;而评估标准相较人驾考加严,也规定了人工接管的要求,一定程度体现了文件起草者对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安全性的考量。最重要的是,这为自动驾驶车辆必要的上路测试提供了一定依据,即为意义所在。
在封闭道路环境下通过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与今后能在公共道路上正常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并不同。
不过,如果大家认为通过自动驾驶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就可正常上路行驶的话,那车业杂谈就不得不泼一盆冷水了。简单来讲,此自动驾驶车辆非彼自动驾驶车辆!为什么?
还是回到人考驾照的思路。众所周知,许多通过驾考的人,是不可能立马正常开车上路的。这并不完全因为驾校是按通过考试的思路培训学员,更重要的是,新手较难应对各种突发的交通环境;比如,为安全考虑,交规明文规定新手一年内上高速需有老司机相陪。显然,封闭道路模拟场景与现实交通环境不能直接对等,由此及彼,即便是被录入了多种场景运算逻辑、通过了封闭道路环境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也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法完全统计并写入算法的突发场景(当然,AI能到什么程度是后话)。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故车业杂谈认为当前通过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并非今后的能直接进入公共道路环境的自动驾驶车辆,自动驾驶之路道阻且长!
根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说明,“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需要临时上路行驶的独立法人单位(以下简称“测试主体”)均应遵守本实施细则”。这意味着,通过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的车辆,还是会按规上路行驶,这对于车企搜集自动驾驶相关数据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如何降低乃至规避安全风险,才是当前行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既然如此,车业杂谈认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的标准应更趋于严格,以从源头把关。其一,封闭场地测试要有评估标准升级机制,与上路测试相辅相成,趋于完善。其二,封闭场地测试需有冗余设计以满足安全性,如当前100分的评分体系中,80分即可通过是否足够,值得考虑。
当然,如前所述,北京市相关单位此次发布的文件对于推动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解决了上路测试的问题;而针对试行办法,车业杂谈则期待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