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北京公安交管局、经济信息委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试行)》以及《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地技术要求(试行)》,要求自动驾驶车辆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测试评估之后才可以上路进行测试。车业杂谈认为,相比当前行业普遍预计未来三年将进入自动驾驶爆发期的乐观论调,严苛的自动驾驶上路测试要求才能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始终确保人的驾乘安全是自动驾驶开展的前提条件。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已超过百年,由最初手工作坊式的内燃机制造设计到今天的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技术更迭层出不穷,产业格局风云变幻。然而汽车产业始终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基准和底线,那就是始终要把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在当前自动驾驶产业还远未成熟的条件下,通过制定严格的测试门槛保障驾乘人员安全,无疑是产业管理部门的关注重点。
以此次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上路测试要求内容为例,对自动驾驶的测试要求比人考驾照苛刻许多,无疑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具体的自动驾驶考核中,明确要求自动驾驶车辆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测试:认知与交通法规遵守能力评估、执行能力评估、应急处置与人工介入能力评估、综合驾驶能力评估以及网联驾驶能力评估。
比如,自动驾驶车辆需要能“看懂”交通标志文字或者符号,然后按照其传递的引导、限制、警告或者指示信息行驶。除此之外,测试时还会在封闭的测试场地交叉路口设置道路交通指挥人员,车辆需要根据指挥员的手势行驶。唯有此,在行人、自动驾驶汽车、普通驾驶车辆混杂的交通路况中,才能确保自动驾驶经受住严苛的压力测试,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
当前自动驾驶产业一哄而上,但仍面临较大的产品和技术瓶颈。
不可否认的是,在谷歌、百度、英特尔等一大批科技企业来势汹汹的跨界竞争下,包括通用、福特、大众、丰田在内的跨国汽车巨头,以及上汽、长安、吉利、广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都纷纷加快了自动驾驶的布局步伐,行业已有大干快上的发展势头。然而在行业普遍出现乐观论调之时,应该看到当前自动驾驶产业仍有巨大的技术瓶颈需要攻克。
在美国研究公司NavigantResearch近日发布的2018年自动驾驶技术排行榜单中,就明确指出,无论是谷歌的Waymo,还是在传统汽车企业阵营中暂时领先的通用Cruise,都需要在未来经受更为复杂的交通路况挑战。通用Cruise CEO Kyle Vogt曾经在一篇博客中介绍,相比其他地区,Cruise在旧金山的测试车队遇到极端路况的概率提升了46倍。大多数企业低估了市区与郊区的路况差异之大,某些情况下,市区路况的挑战性甚至达到了郊区路况的4658%。随着道路中需要应对的对象数量增加,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量实际上会呈指数级而非线性增长。现有的产品和技术成熟度仍有极大的提升需求。
产业法规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自动驾驶的基础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自动驾驶对相关配套设施的要求远远超出电动汽车。发改委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中国智能汽车的战略愿景:“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而与之相呼应的是,要实现这个艰巨的目标,自动驾驶量产应用的难点不仅在于技术层面,而是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有关智能汽车的顶层设计需进一步细化完善;在基础建设层面,需加强道路、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与智能汽车发展的统筹管理。
当前,我国路网设施智能化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交通信息标识等很多领域都没有完全规范化和标准化;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都没有及时跟上去。
与此同时,自动驾驶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则更令业界关心,为了准确做出智能决策,自动驾驶汽车会收集大量用户信息,信息不安全问题也很可能由此而生。在如何实现智能汽车信息安全分域隔离,搭建多层纵深防御、软硬件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通信接口信息传输安全,加强车载芯片、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车用密码等安全性设计等一系列课题方面,自动驾驶还有太多的功课要做。
没有人不否认自动驾驶的美好未来,但作为产业的各方参与者,有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借着此次北京市发布自动驾驶测试法规的机会,来理智和清醒的审视当下的自动驾驶产业,将自动驾驶产业的产品和技术门槛提升,唯有此,才能催动整个产业的成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