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半自动武器,又称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同时发出十箭,也有人认为它是可以先后连续发射十箭),缺点是体积与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作用是防守城池及营寨。后来马均对诸葛弩进行改造,升级版的诸葛弩可连射五十矢,威力强劲,但由于生产的复杂性,以及箭支的特殊加工,未经大量生产,现已失传。
诸葛连弩作为一种古老的机关术,那么它是不是离半自动步枪仅为一步之遥呢?
半自动机械原理很简单,就是一部分的动作由机械装置替代,不完全靠人力操作。在古代被称作是机关术,这就更好解释,机关可以是机械的关键部分,也可泛指相当周密的计算或计谋。
机关二字的本来出处就是一场科学实验的场景,汉王充的《论衡·儒增》中讲,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后汉书·张衡传》就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其云,阳嘉元年,旁行八道,施关发机。
诸葛弩的推测原理图_图
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记载了一种半自动机械,同样的武器类别,其说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但机关术不仅在军事上有过辉煌,同时还是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毕竟科技本身服务于人类,可以概括到生产生活之中。上古时期的机关术使用者还有一个名号,叫做偃师。
墨子是中国古代机关术的著名人物,有着一长串的头衔,比如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等等。墨子本身也算贵族一脉,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变成了平民。墨子做过制造器具的工匠,自称是北方之鄙人,当时人称布衣之士。他死后,墨家分为三种派系,《韩非子·显学》云,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分别以谈辩,从事,说书为主要思想,其中谈辩即辩论,从事即研究科学,说书即教书和研究各种典籍。
但在战国后期墨家三拍又转化为两支,研究的东西也各不相同,一为秦汉社会的游侠,二则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
用在明朝战船上的诸葛弩_图
据传,墨子曾造出过木鸟,与他同一时期的鲁班也造出过这种三日不下的飞行器。和三国时代诸葛亮所造的智能装置木牛流马差不多,但首创之人应是鲁班。传说故事无疑是带有遐想的,机关术在这里的表现已经不是自动机械的范畴,都上升到智能高度了。除去汉朝的记载,唐朝也有一本《酉阳杂俎》记述了这个故事。
根据《墨子》中关于机关术的记载,当时墨家发明出来的机关器械有连弩车,转射机,藉车等等。连弩车出现在《墨子·备高临》之中,这是一种设置于城墙上的大型机械装置,需要十个人同时驾驶。转射机见于《墨子·备城门》,与连弩车差不多,但只需两人操作,更加显示了灵活,并且一人射箭的同时,另外一人可以将机座旋转。这两样装置类武器比较模糊,但起码是出现了绞盘和转轮等等的操作手段。
现在留存的《墨子》是残缺不全的,于是在种种的神秘传说中被补齐了,实际中的机关术显然不会是如此神奇且令人惊叹,但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能够设计并制造出如此复杂的机械,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秦弩原理图_图
回到诸葛连弩的问题上,倒是和墨子的连弩车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首先是体积,重量,其次火力很强。其实能够做到同时击发数矢的武器在秦汉就已经出现了。
秦弩源于弓,威力又大于弓,在当时秦国的弩已经算是非常精密,或许可以做到延时发射。同时秦弩基本上都是蹶张弓,也就是脚踏弓于,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虽说弩的发射速度远不如弓。但发射出的箭族威力极大。飞行速度几倍于弓。所以弩机发射时,箭镞刺破空气,弓弦回弹与空气剧烈的摩擦,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与秦弩同一时期的文明几乎都没能够配备秦弩这种单兵类型的机械投射武器,希腊在当时也有一种腹弩,已经具备了间接辅助上弦的设计,但要说半自动在东西方还都不存在。其中所谓的机械部分也只是采用了机械构造完成了击发状态,在整个张弩的过程中全部依赖的还是人力。
秦弩_图
除了诸葛连弩之外,能够连发的其他武器也有,叫做弩床,弩床这东西说白了更简单,就是在器械上架设更多的弓,战斗时可以利用摇柄绳轴事先张弓扣箭,但这并不算真正意义的连射状态,和诸葛连弩的样式也有明显区别。
宋代是使用床子弩比较出名的朝代,《武经总要》记载,普通的床子弩需要七位士兵才能操作,而三弓床弩更是需要三十人协同操作才能使用。在这里,弩箭本身完全与自动武器扯不上半点关系,并且于兵器本身而言,也没有标尺,望山也很模糊,击发状态全凭士兵自己找感觉。
连发弩_图
可见能够连续发射的弩机或许并不是太过高深,诸葛连弩也未必那么神话。说到这里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诸葛连弩只是一种人为操作更加繁杂的弩具,或者与墨子造的连弩车本就同出一辙,并不具备以机关为核心的机械运转能力。重量大,体积大也给出了一定的答案。天工开物中说弩机,适合守城,不利行军。没准就是个超大型的床子弩也说不定。
但这也是一个悖论,因为关于这种机械还有解释,明朝茅元仪的《武备志》记载了一件事情,在当时的明人就研制成功过诸葛武侯弩。
并且在此之后,清朝人又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叫做弹弩的武器。这也是一种连发性质的武器。其的结构特点与诸葛连弩相似,并且做到了轻便,步骑兵都可以单独使用的效果。弹弩还有一个特点,就在于它本身的名字,不只是能够搭射箭矢,还可以击发泥丸,石子甚至是陶瓷碎片。再加上具有一弩十矢俱发的威力,更具有实用性。问题是这个武器因为当时热兵器的兴起,并没有引起当朝的重视,未能推广之下,不久便再一次的失传了。
热兵器的兴起_图
这种不停的演变之中让这类武器挂上了层层迷雾,但通过历史却又可以清晰的看出一点,自动化武器的确是在热兵器兴起后才出现的。
在此之间机关术虽有神秘的外衣,但同样在各方面的条件之中限制了它的发展。诸葛连弩就此看的的话,有那么多神奇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巨大的威力,超强的连射性,即便不是自动武器,也足够青史留名了!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彭程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