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人不用偿命?古代江湖规矩竟有这么多门道

编者按:“江湖”!随着近代以来开始兴盛的武侠文化,这个词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但究其本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一般被定义为与官场、庙堂所不同的民间社会,而跑江湖的人,也都是在社会上混饭吃的。正所谓“常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而要想不挨刀,很多江湖规矩都是要遵守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不同,江湖并不仅仅是武人的江湖,武林只是江湖中的一部分而已。而在江湖上混的人,也不仅仅是武人,这里面各门有各门的门道。比如过去江湖上的骗子,还分“风”(群体骗子)、“马”(独行骗子)、“燕”(仙人跳)、“雀”(官场相关)四大门。至于江湖,则有“金”(风水类)、“皮”(药类)、“彩”(戏法)、“挂”(武术)、“平”(说唱)“、“团”(相声)、“调”(投机)、“柳”(戏曲)八个门。武林人士大多只是其中的“挂”门。当然,其他门也可能有练家子,并且土匪小偷黑帮等等,也有各自的暗门。

黄蓉

在皇权不下县的旧社会,指望官府主持公道、维持各行各业的秩序,实在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于是应运而生了江湖规矩。而旧社会的江湖规矩多,也是因为只有维持一定的秩序,大家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毕竟在旧社会,人在江湖飘,就得想办法不挨刀。而不懂江湖规矩的,坏了规矩则会被群起而攻之。现在,这些江湖规矩依然有一些留存于各行各业之中,只是换了个名称,现在我们称之为“潜规则”。

影视作品中的司空摘星(右)

在旧社会,比如贼,也都是有严密的分工,所谓“贼有贼伴,盗有盗伙”。抢劫的不去偷盗,偷盗的也有分工,当扒手的不能入室盗窃,当飞贼的不能当街行窃,偷商店的不能偷住户。甚至于地盘也都有划分,外来越界的,轻则挨一顿打,重则有遭到砍去手脚等处罚的。旧社会官府惩治小偷,很多都是小偷们自己送去的。小偷发现有人越界“下货”,侵入了他们的地盘,然后扭送官府。一般来说贼不往官面上送人,官府基本不会专门去抓贼。因为偷盗是很难禁绝的,这些盗窃团伙自己划分地盘偷盗,反而便于管理。

还有,盗贼有“三天不动赃物”的规矩,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如果有大人物的东西被盗了,官府通知扒手头子,还能把东西找回来。这样官府不会因为找不回来东西而担责任,小偷们也能继续在街上讨生活,不用担心偷了哪个大人物的东西,遭到满街海捕。同时,普通人若是丢了那种不很值钱但是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托人找到扒手头子,也能够寻回来。这就是过去贼这一行的规矩。

另一方面,防贼的也有规矩。旧社会武师受雇高官商贾之家,就地保卫东家的人财安全,称之为护院。护院属于典型的“挂”门,也被称为挂子行。其中还分为几种:管护院的叫“支”;管保镖的叫“拉”;管教场子叫“戳”;管拉场子撂地儿卖艺的叫“点”;

护院者本身,只防飞贼夜入,不管家贼外盗,只为宅门护院,不替宅门打人。对付夜入飞贼,多以规劝,惊吓为主。只要贼人跑了,护院的绝不追,这叫不离寸地。

李飞羽

护院赚的一般来说要比走镖得多,那是因为东家有钱,只求平安。同时护院的与贼交手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护院是一个既清闲又安全,同时赚的还较多的行当。但想当护院必须要有名气才行。不少著名武师都当过护院,比如形意拳的创始人李飞羽,他以神拳李之威名,名震武林。在咸丰、同治年间,与八卦拳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为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武术之领袖,威震武林。但是再有名再能打,也得吃饭,李飞羽就曾被太谷县乡绅盂勃如聘为护院。

至于过去强盗绑票也有规矩。首先不绑女眷。一来容易坏人名声,女人进了土匪窝子出来说不清了;二来过去女性地位低下,坏了名声人不要了,也拿不到赎金。其次,不得撕票,付钱交人,不伤人性命。同时对方没有撕票,把人好生送回,官府也不会追究。反倒是人送回后,官府若是继续追索不放,坏了规矩,以后就会直接撕票了。而若是通过官府送上赎金把人赎回,官府还要拿一份抽成。

走镖的镖师也一样有各种规矩,不说在野外露宿,住店的时候一样要有人守夜值更。这些值更的伙计到了夜间,根本马虎不得,必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凡是能出入的地方,更得格外留神。其他人也不是倒头呼呼大睡,都是和衣而卧,兵器不离手,而且能自己带吃的就不吃店里的东西。这还得是住了熟店,已经知道这店是干净店。如果是住在第一次来的生店,不知道店里干净不干净,是不是黑店,这些镖局子的伙计还得把屋内桌底下,床榻底下,假装打扫一下,这是要瞧瞧有没有地道暗门。

《新龙门客栈》剧照

如果发现有地道那这店就是贼店,得赶紧得回禀镖师。院内如果有井,或是锅灶、柴火垛,都得探查清楚才行。走镖的时候,还得用江湖上的黑话向陌生人盘道。向江湖人拉交情叫点春,点春有许多常用的套话,遇到劫道的怎么应对,遇见盗贼怎么应对,遇见武林中人怎么应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有相应的规矩。碰到劫道的盗匪,也得先上去跟人点春。能够跟盗匪套上关系,达成协议,不用争斗,自然是最好不过。双方搭上话,再由春点盘道、谈判,镖客送上礼物,劫匪让路,从此成为朋友,再走这趟镖就平安了。如果劫匪不肯放行,也得威胁一番,实在无法平安通过,那就只能靠镖师手底下的武艺杀出去了。

过去武林人士比武规矩也很多。首先,比武分两种,一种是签生死状,生死无悔,这种即便打死也不可报复,不然武林人士就会群起而攻之。因为坏了规矩的话,大家比武都开始报复,秩序就乱了,秩序乱了谁也做不了生意。一种是不可打死人的。如果不想分生死,在比武前就要高声喊出“点到为止”,让四周的人听见,如果不懂规矩的人在对方喊出“点到为止”后自己没有喊,那么对方就不比了。因为说了点到即止还下死手打死人,这就是坏了规矩,是可以报复的。不喊点到为止,那打死人只能怪对方学艺不精,是不能报复的。

但比武也不能简单地直接去比,需要请个有名望的人做见证人,要有师兄弟一起去掠阵,回来的时候,门派内还会派人去接应,输的人甚至没有资格请赢的人吃饭。

请个有名望的人作为见证人,是以防对方耍赖不认,如若不认就是打见证人的脸了。师兄弟掠阵,是防对方不讲规矩,叫人一拥而上。比武之后有人接应,是防对手设埋伏,把去的人全部杀了。输家没资格请赢家吃喝,自然也是防备对方输不起下毒。

当然,所谓江湖规矩,必须有个活口苦主指认,才会有人出来维护规矩。如果去的人被一锅端了,对方大可推脱不知。就算有苦主,对方如果实力太强,也不会真正有人出头。说到底,所谓江湖规矩,只是在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下,为了维持相对的“低损耗”而实行的脆弱平衡。江湖规矩越少,老百姓才能越安居乐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