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减少、消费调整,2018年的汽车市场或将进入洗牌阶段

在2017年国内汽车市场以约3%的销量增速落幕后,业内预计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微增长,增速约为3%,再低于国内GDP增速预期;还更有机构预测,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的零售销量增速将仅为0.3%。总之,2018年的国内汽车市场将不会如从前那般火热,将就此步入结构调整期。有调整,必然有波折;籍此,车业杂谈想从供、消两端简述2018年国内车市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升级需求与新生需求并存,国内汽车市场将更有利于强势品牌。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新生势力借SUV潮成立并活下来,此市场机遇堪比10年前国内汽车市场“起飞”时。但要注意的是,“投机性”的市场行为后往往要及时应对后续市场变化。

如前所述,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将保持微增长;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商用车市场应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而在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中,个人消费占主导;且不说如何止住轿车、MPV市场低迷,单SUV市场也会大概率遭遇增速继续回落。这对所有车企、尤其是新进车企无疑最是挑战,因为市场增量少了。

与此同时,经历近10年前的高速增长,国内汽车的换购消费比例大幅提升,中汽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乘用车的换购比例达32.5%;车业杂谈认为,这一比例在2018年还将提高。换购意味着消费升级,不仅是车型级别消费升级,还有产品品质消费升级;这一现象在过去的2017年就有体现,中型、中大型轿车和SUV市场增长较快。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车企能从此获益,因为目前来看,换购消费群体注重品质的背后实则是注重品牌,即市场或更有利于强势品牌。不过,在弱势品牌的推动下,强势品牌在提供高品质体验的同时也将面临降低价格门槛的挑战。

当然,除却换购消费需求,2018年市场的主流需求应还在新增板块,也即是业内普遍认同的四五线及乡镇市场。总体来说,这一市场仍是价格因素主导的市场,或利于弱势品牌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市场的消费者在不太了解汽车的基础上或更看重品牌;同时,因传统消费观念更重,买车的情感诉求更重,也会更看重品牌。这一现象在笔者身边不鲜见,若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市场走访与调研或有更多发现。为此,车业杂谈认为,强化在该目标市场的传播及渠道布局或有利于不太强势的品牌赢得机会。

新的市场环境及新能源政策,将对车企经营提出挑战,弱势品牌更受累。

在供给端,除了为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车企需在目前赖以盈利的传统燃油车领域继续为投放新品并提升产品品质作投入外,其还需要在全新的新能源车领域作几乎从零开始的投入。目前来看,除低端短途代步新能源乘用车形成了车企—分时租赁—消费者的可盈利逻辑、商用车物流与公共交通有可盈利逻辑外,其他类别的新能源车尚没有上规模的盈利业务。

这意味着,车企不仅要做几乎全新的投入,还要做好短期没有太好盈利回报的准备。据车业杂谈的观察,部分强势品牌因有较好的底蕴早就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不太强势的品牌则因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沉淀尚且不足、难以承受全新业务的短期无回报投入。为此,尽管新能源车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是否所有车企能熬过“冬天”,仍是未知数。在开展“小而精”(低端求量、高端求技术与品牌)的新能源车业务同时,如何引入外部资源,或将是弱势品牌需要在2018年考虑的重点。

早些年,业内有关于汽车市场将“洗牌”的观点;时值2018年,车业杂谈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市场淘汰赛或将大概率进入落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