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炖着吃?还可以这样操作!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颜飞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图片来源:https://baike.baidu.com/

《舌尖上的中国》在讲徽菜的时候提到了一道美味——石耳炖鸡:葱、姜、绍酒一起放入砂锅,加水淹没,用旺火烧开,再换微火细炖,至鸡肉八成烂时,捞出火腿骨,拣去葱、姜,另将石耳倒入砂锅,加精盐炖至酥烂即成……嗯~是不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众所周知,石耳是产自于中国和日本有名的食用地衣,可炖、可炒、烧汤、凉拌均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是你不知道,其实石耳还有着几个神秘的身份呢!

“长生不老药”

人体在氧化反应中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物质——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性情顽劣,天生喜欢搞破坏。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抗氧化系统把自由基维持在低浓度状态,此时的自由基可以攻击并入侵人体的微生物或者肿瘤细胞,充当着清道夫的角色;当面临外界不良条件刺激,如环境污染、精神压力过大,造成体内自由基浓度过高,超过抗氧化系统的承受能力,过剩的自由基就会攻击人体正常的细胞膜或DNA,引发衰老和多种疾病。

自然界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就算是再神通广大的孙猴子也有如来佛祖降着。而石耳恰恰就可以降服这种破坏性自由基。石耳中提取率较大的三种化合物之一——“苔色酸”在55μmol浓度下对自由基清除率可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堪称“自由基杀手”。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石耳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了,《粤志》中记载:“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

“石耳牌儿”防晒霜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臭氧层在不断变薄,导致紫外辐射不断增加。然而科学家发现,在臭氧层破坏尤为严重的高纬度地区,地衣类在当地的植被中占据了主导优势,石耳也在其中。显然,石耳本身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通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从石耳中提取到了一种有效成分 ——松萝酸。

柏林洪堡大学的Rancan等人曾对松萝酸在UV区的吸收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在五位志愿者的背部皮肤上分别涂抹某品牌防晒霜和包括松萝酸在内的一系列化学物质,进行紫外照射试验,对比发现松萝酸的防晒指数远高于其它几类化学物质,仅次于某品牌防晒霜。

看来,以后这石耳炖鸡吃剩下的鸡汤还可以当面霜抹,真是一举多得。其实近年来,包括松萝酸在内的一些地衣提取物已被用作防晒油中的遮光剂。

防晒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种能杀菌的“糖”

提到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这些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石耳中也含有抗生素。科研人员在湖南武陵地区调查时发现,当地人掌握着一种食物防腐技术:将食物上面放一些新鲜的黑石耳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而在炎热的仲夏时节,当地人经常用黑石耳作为煮肉汤的配料,一来可以增加肉汤鲜美的口感,二来延长肉汤的保存时间,一般三五天内不会变质。

这些现象表明,黑石耳中可能含有抑菌或杀菌成分。科研人员对黑石耳的一种提取物——石耳多糖进行实验分析,发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

血管里的“清道夫”

高血脂是让人避之若浼的“三高”之一,由于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性代谢紊乱造成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长期的高血脂会使全身组织器官发生病变,产生急慢性并发症。症状轻者如:失水、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重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疾病。为了控制高血脂,病人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并且限制饮食,可谓痛苦不堪。

图片来源:https://sohu.com/

国内外都有实验证明,石耳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注射石耳粗提物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所上升。

担任血管的“清道夫”,石耳的工作能力没的说,就是佣金有点贵。

“抗癌战士”

“癌”,是一个当下对谁来说都不陌生的字儿。癌症是公认的三大夺命杀手之一,往往被赋予“死神”的称号,这让许多人谈癌色变。

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癌症数据,全国每天有一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一分钟就有7人。目前针对癌症的放疗化疗手段,疗效不尽人意而且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开发更有效的癌症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中药中的名贵药材,石耳就是其中的一味。

我国科研人员自大兴安岭采摘到的石耳子实体中,分离鉴定了两种提取率较大的单体化合物:苔黑酚羧酸和苔色酸。根据小鼠的肿瘤抑制实验,发现两种物质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高剂量下的抑瘤率可达60%以上。

相信不久的将来,石耳就可以走出实验室,走向临床,成为一名真正的抗癌战士,奋斗在抗癌第一线。

参考文献

[1] Fahselt D. Secondary biochemistry of lichens [J].Symbiosis, 1994, 16:117-165.

[2]Brandwilliams W, Cuvelier M E, Berset C. Use of a free radical method to evaluate antioxidant activity.[J].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5, 28(1):25-30.

[3] Rancan F, Roan S, Bochm K, et al. Protection against UVB irradiation by natural

[4]filters extracted from lichens [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 2002, 68(2/3): 133-139.MARSDEN S. BLOIS. Antioxidant Determinations by the Use of a Stable Free Radical[J]. Nature, 1958, 181(4617):1199-1200.

[5]王斌. 湘西北武陵山区黑石耳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2(4):30-33.

[6] Nishikawa Y, Tanaka M, Shibata S, et al. Polysaccharides of lichens and fungi IV. Antitumor active O-acely lated pustulan-type glucans from the lichens of Umbilicaria species [J]. Chem Pharm Bull, 1970, 18(7): 1431.

[7] Takeda T, Funatsu M, Shibata S, et al. Polysaccharides of lichens and fungi V. Antititumour active polysaccharides of lichens of Evemia [J]. Chem Pharm Bull, 1972, 20(11):2445-2449.

[8] Piovano M, Garbarino J A, Giannini F A, et al. Evalution of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aromatic metabolites from lichens [J]. Bol Soc Chill Quin, 2002, 47: 235-240.

[9] Francolini P, Norris A, Piozzi G, et al. Usnic acid, a natural antimicrobial agent able to inhibit bacterial [J].

[10]刘丹. 石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15.

[11] Tosum F, Akyuz K C, Sener B, et al. The evaluation of plants from Turkey for in vitro 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 [J]. Pharm Biol, 2005, 43: 58-63.

[12] Hidalgo M E, Fomandez E, Quilhot W,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epsides and depsidones [J]. Phytochemistry, 1994, 37: 1585-1587.

[13] Stepanenko L S, Krivoshchekova O E, Skirina I F. Functions of phenol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lichens [J]. From Far East Russia Symbiosis, 2002, 32: 119-131.

[14]郑闵渝.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研究报告[J]. 益寿宝典, 2017(14):17-17.

[15] Yuan Z, Jian Y, Huang X. Analysis of Blood Fat and Hemodynamics of Hyperlipemia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on of Phlegm and Blood Stasis[J]. Journal of 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1.

[16]Luo Q. Effect of Fructus Lycii and Its Polysacchrides Reducing Blood Fat in Rabbits[J]. Foodence, 1997.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