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点外卖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呢!
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写道:“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凑疾驱诸客,至府已列筵毕。”
客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吏对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说,一个宴席要招待几百号人,怎么办?
带上锅碗瓢盆去饭店,把定好的饭菜取回来就可以啦。
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出现。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中描述:“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外卖的队伍庞大了许多。
我们帮你圈出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外卖小哥”。
●这个小哥正端着碗往外走
或许,那时的餐饮已经不局限于打包带走,甚至可以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了?
他和现代外卖小哥的区别,只差一辆电驴!
不过,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外卖,还是起源于西方国家。
得来速就是其中一种,英文为drive-through,意思是开车通过即可完成点餐,随后开车离开购物车道。
最早的得来速餐厅诞生于1921年,开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得来速餐厅,名为猪架(Pig stand)。
他们曾经的口号是:方便快速的路边服务、美国人的车上午餐。
●一家麦当劳的得来速汽车餐厅
中国的外卖,起步得有点晚。
1949年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都是计划经济,口粮分配精确到户。
饭都不够吃,还有闲钱点外卖?
直到1980年代,中国人民的温饱解决了,物质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这个时候,洋快餐来了。
1987年11月12日,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
1990年10月8日,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业。
从此以后,以“400”打头的外卖电话们,极大丰富了都市男女的各种聚会方式。
●场面略尴尬
与农村缓慢的生活节奏相比,城市的生活节奏要快得多。
食物基本特点是方便快捷,城市生存机制决定了市民族群饮食的节奏感,每日食制的时间观念较强。
外卖方便、快速的特点,正符合了城市人口的需要。
最需要外卖这种快节奏产品的,是上班族和大学生。
根据中国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的调查数据,在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中,白领商务市场和学生校园市场加起来,超过了了市场交易份额的9成。
为什么这两个群体点外卖这么多呢?
上班族的理由是:时间紧,不差钱。
根据北京大学联合招聘网站的数据,全国上班族日均工作时长8.66小时;根据搜狐财经人均工资调查,全国上班族的平均工资为:北京7000,上海6500。
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单身青年,月薪7k正常双休,每天工作8小时,这样算下来的时薪大约是40元。
如果他自己做饭,那么买菜、洗菜、做饭、刷完,手脚麻利地用掉了一个半小时,那么做饭的时间成本是60元(这还不算菜的钱!)
相比之下,不用买菜、不用刷碗、送货上门的外卖,开销在30元上下,相当划算有没有?!
至于学生,他们没有做饭的条件,平时解决吃饭问题主要靠食堂。
但是,食堂那么近,为什么还要点外卖?
一份对上海2000多个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点外卖的理由前三分别是:食堂挤,想省时间,宅到不想动。
而且,相比开放时间有限的食堂,一些全天候营业的外卖也为熬夜复习,或者打牌、打游戏的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上新闻的北大站着吃食堂
(其实这只是燕南食堂的传统,站着吃是为了“快”)
伴随着外卖行业在近两年飞速发展,互联网外卖的交易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头脑精明的商家,自然要把大家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引导。
在外卖飞速增长的2014和2016年之间,外卖平台都做了什么呢?
● 烧钱大战:一个20元左右的单,能优惠至四五块。
● 开发订餐手机app,从app点单有专享优惠。
● 分享得红包。
于是,你就能发现:平时工作忙,点外卖;周末睡懒觉,点外卖;这家优惠多,点外卖;朋友送红包,点外卖!
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更不想出门,饿了该咋办?
点外卖啊!
说了那么多,什么满足城市快节奏生活、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懒!
懒癌是绝症,得了就没法治!
新的一年了,请大家许愿时,不要奢求自己不要偷懒,都是flag。
写到这里,这位躺在床上看文章的客官,您的外卖该到了吧?
参考资料:
1.大学生网络订外卖现象及影响因素 《当代青年研究》
2.《中国饮食文化史》 赵荣光 上海人民出版社
3.《2016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及份额分析》 www.analysys.cn